1.2.3 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

对于自主创新,首先要认识到创新增强的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要对创新的本质特征有准确掌握。认识创新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对创新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推动科技与市场的紧密结合,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勒温和科文(Lewin & Covin,1989)等对自主创新进行分析,认为自主研究开发、外部购买、外部合作是技术供给的重要来源。

自主创新通过自身(国家产业部门或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对技术前沿与难题进行探索和攻关,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并将其快速商品化。自主创新能够使产业或企业获得核心技术以阻止他人对其核心产品进行模仿,提高产业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通过对内在技术的持续研发,通过知识与资本的不断集成,最终实现企业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使自身(国家产业部门或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具备对市场的自适应与自组织能力。

自主创新涵盖了从技术发明到产品商业化的整个过程。其内容主要有:①原始创新。即通过获得新的科学发明实现的创新。原始创新对技术的发展而言,有可能会带来划时代的意义,如一些新的科学发明与发现能够完全改变一个产业的发展模式,甚至引起一个新产业的诞生。②集成创新。在限定条件下的市场中,原始创新的代价往往会非常高,对相关领域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研究往往会产生突出的效果,如委托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研发的合作与创新。集成创新的范围可以是行业内、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后,通过企业在应用过程中对技术的熟悉、消化、吸收,在熟练掌握原理与应用后,根据自身应用情况与需求变化进行二次创新。

自主创新不是简单的狭义上的技术开发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开放成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封闭、孤立的环境下进行创新已经是不可能的。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必须对科技创新环境的快速变化作出相应的适应性改变。开放式创新与自主创新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自主创新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要想更好地理解如今的自主创新模式,需要拥有开放性的创新模式。自主创新的核心不在于将创新范围封闭在自身,而在于创新成果的归属。对于企业而言,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是其关注的重点,自主创新是能够形成稳定、可控的核心技术的创新。

历史证明,企业的内部技术创新行为创造出了大量的技术与知识。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创新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内部创新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创新的需求。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通常需要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与交叉,所以创新越来越复杂,综合性也越来越高。马克姆斯(Marqms,1988)指出,虽然企业都在努力进行持续研究以追随技术发展的步伐,但是即使是对大型企业而言,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蒂斯(1988)提出,创新所需的技术范围和资源数量不断扩大,对于任何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而言,独立创新已逐渐变得力不从心。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推动了创新频率的提高,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与快速变化提高了企业创新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创新已经不适应当代创新环境。

技术创新要求不断提高,已经超越单个企业的力量,即使是大型企业也逐渐无法满足技术创新的要求。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人才流动性增强(尤其是高级人才),社会知识的转移渠道与扩散速度随之提高,公司对其创意和技术的封锁难度也日益提高,企业研发投资的回收周期越来越长,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加。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环境,开始逐步陷入困境。企业外部资源日益成为创新成功的关键,与外部组织进行有效协作、合作突破核心技术难题成为企业创新的捷径。合作创新逐步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从封闭、独立向开放、合作的方向转变,企业开始打破封闭,与企业、组织间建立广泛联系。对于企业而言,利用内部研发资源引导外部资源、共享创新成果、促进创新的社会化发展,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压力。

1990年前后,创新仅包括具体技术、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等相关内容。如今,创新不仅包含产品研发,还开始向企业管理转变,如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创新过程已不仅是产品创新,还涵盖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通过与商业过程再造(BPR)、市场营销拓展等过程紧密融合,创新过程已经从产品技术开发,延伸到企业战略、企业运营、社会协同等多个方面。

开放环境下的自主创新,是在自主创新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外部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资源进行的自主创新。完全封闭或全盘接受都不是其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内部创新研发资源进行搜寻、吸收,同时与外部创新资源相结合,积极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将社会各个方面的科技资源组合在一起,在创新集成方面形成一种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企业界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但如果没有合适的理论指导其自主创新过程,就可能会事倍功半,付出更多的时间、人力、资源等代价。因此,创新型企业急需一种能够满足当前需要的技术创新管理框架。根据这一现状,需要针对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其运行模式和创新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和归纳,在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开放式创新的自适应管理方法。

从全球角度来看,在封闭环境下实现自主创新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是不可能的。“二战”以来的诸多经济成就,如日本在战后30年一跃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等,虽然有其历史、政治等诸多背景,但也和其自身强大的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大环境,自主创新是我国实现科技、经济赶超的唯一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正确方向。自主创新需要企业与科研机构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发明、商业化、资源共享,具备科学技术全球化应用实施的能力,更需要对全球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再创新。

在全球开放创新的大背景下,开放式自主创新需要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者相互结合,通过各类管理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对创新资源与技术的整合能力,通过关键技术开放式、多元化创新形式,提高社会技术创新效率,打造一种拥有原创性的“产品技术服务”品牌,利用技术方面的优势,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