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时间表达的原则

小说语篇中的时间语境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层级系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显性和潜性、精确和模糊以及零度和偏离等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其特征。

(一)以宏观时间为主线,以微观时间为节点

小说语篇的时间语境系统,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层级系统,可以分为宏观时间系统和微观时间系统。宏观时间系统是就语篇的整体而言的,是构成作品的连续的总体时间框架,也就是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遵循的基本时间走向。微观时间系统是指在总体时间框架内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或时间段,或者说具体的时间环境里具体事件的时间表达情形。

语篇是一个层级系统,由小句、句子到段落再到语篇。宏观和微观时间系统对应于语篇的结构层次。宏观时间系统指的是整个语篇的时间系统,微观时间系统指的是小句之间(包括连续小句和非连续小句)和段落之间的时间系统。

1.宏观时间

宏观时间是小说的时间总线,代表着小说的整体叙述框架。小说《愤怒的海》以“那时候正是1892年,光绪十八年的初秋”为叙述的时间起点,以同年劳工们被迫离开故土去古巴及1894年参加古巴独立战争为中间点,以“1898年古巴独立战争胜利”为叙述的终点。小说的叙事时间持续了六年,前面两年是劳工们去古巴谋生的起因经过,后面四年是劳工们参加古巴起义并取得胜利的经过和结果。宏观时间把控着整部小说的发展脉络,发挥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小说《潮人》前后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从陈奇木十七岁辍学谋生、二十岁逃亡至香港、二十五岁在越南被捕继而流亡巴黎、二十八岁在巴黎创业成功、三十七岁回国投资,时间跨度从19世纪60年代末期至19世纪80年代末期。小说中的宏观时间展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宏观线索,能帮助读者理清整部小说的叙事思路。

2.微观时间

微观时间是组成故事线索的各个具体事件在宏观时间表达序列上所处的具体时间点及其相互联系。微观时间在小说中主要用来具体陈述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微观时间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上文中在论述时间表示形式时已有详细分类说明,在此简要补充一下。例如:


(1)“黑天鹅”号并没有停泊多久,天还没有透亮它就继续启碇。

(《愤怒的海》)

(2)在太阳升出海面不久,它已经一起一伏地,驶到四处都望不见大陆和岛屿,一片浩浩茫茫,无边无际的辽阔大洋之中了。

(《愤怒的海》)

(3)当天边泛着鱼肚白,逐渐又出现了玫瑰色、紫罗兰色以至于鱼鳞似的彩霞的时候,海水也给涂上了一层瑰丽的金色。

(《愤怒的海》)


例句中“天还没有透亮”“在太阳升出海面不久”“当天边泛着鱼肚白,逐渐又出现了玫瑰色、紫罗兰色以至于鱼鳞似的彩霞的时候”都表达了具体可感的时间,为陈述事件奠定了基础。微观时间表达形式在小说中能体现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为小说的叙事过程和叙事策略提供直观可感的线索。

(二)显性时间和潜性时间交替出现

显性时间指的是有明确表示时间的词语出现的表达方式。潜性时间指的是没有明确表示时间的词语出现,但在语义上带有时间含义的表达方式。显性时间的标记性较强,读者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


(4)几天后,陈奇木果然离开了碎石场,临走时候竟也有些依依不舍。

(《潮人》)


例句中“几天后”是表示时间的方位短语,直接表明了时间意义。“临走时候”是表示时间的参照性短语,也指出了时间意义。所以,显性时间在小说话语中的可辨识度高,易于让读者发现。

与显性时间相比较而言,潜性时间没有出现非常明确的时间表达式,主要有动作接续和空间转换两种方式来表现时间意义。戴浩一(Tai, James)曾经指出过一条汉语的“时间顺序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n,简称PTS),认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戴浩一著,黄河译:《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国外语言学》1988年第1期,第10-20页。。这一原则说明人们在编排句子的顺序时常常会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而事情的先后顺序往往就对应时间的先后顺序。

小说中可以利用动作行为的先后顺序来表现时间意义。例如:


(5)阿金生呷了一口酒,想起日间的事,笑了起来。

(《潮人》)

(6)宋思惠怀着满腔怒气,狠狠地看了那朝奉一眼,也不答话,把画卷朝腋下一夹,抹一抹汗,又走出当铺来。

(《愤怒的海》)


例(5)中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体现了时间意义。先“呷了一口酒”,然后“想起日间的事情”,再“笑了起来”,三个动作接连发生,蕴含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狠狠地看”“不答话”“画卷朝腋下一夹”“抹汗”“走出当铺”五个动作接连出现,直观地呈现了时间的先后意义。小说中可以利用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含蓄地表达时间意义,这是一种较为隐蔽的时间表示方法,属于潜性时间的一个类别。

空间转换也能表现出时间接续的意义。空间转换在小说中一般会持续多个句子、多个段落甚至多个章节,不局限于连续小句,也不局限于连续段落。这类空间上的变换与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相对应,体现出时间意义。例如:


(7)离开温哥华之后,它到了秘鲁的喀拉俄;然后又到了智利的圣地亚哥;接着又越过了麦哲伦海峡;到了巴西的累西菲,后来它就驶进了美丽的加勒比海。

(《愤怒的海》)

(8)轮船驶进了墨西哥湾,然后,它放低速度,驶进了哈瓦那港。

(《愤怒的海》)


例(7)船在海上行驶,经过了温哥华、秘鲁的喀拉俄、智利的圣地亚哥、麦哲伦海峡、巴西的累西菲和加勒比海,表面上看是空间位置的转换,实际上体现了轮船前进的时间链,隐含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例(8)轮船由墨西哥湾到哈瓦那港属于空间位移,与此同时,空间转换中也包含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轮船的行驶轨迹是先到墨西哥湾,再驶进哈瓦那港的。空间转换中同样体现了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是潜性时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小说中显性时间占绝大多数,潜性时间占比较低。显性时间在句子、段落、语篇中都会出现。潜性时间中由人物活动接续引起的时间变换一般出现在连续小句、句子中,由空间变换引起的时间变换一般出现在非连续的句子、段落中。

(三)精确时间和模糊时间相互补充

精确时间指的是确定、准确的时间,特指清晰表达出某年某月某天某时等的时间。模糊时间则是非准确的、表述较为含糊的时间。前者如“1937年5月28日”“今天下午三时”,后者如“那一年秋天”“几个月”“刚点灯不久”“次日一早”。精确时间和模糊时间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都较高。精确时间可以用来表示准确的时间点和时间段,适用于需要准确表达的情景。模糊时间常用来表示含糊的时间点和时间段,适用于不需要准确表达的情景。小说时间语境系统中精确表达和模糊表达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例如:


(9)十点钟,新地方。

(《潮人》)

(10)隔天早晨,在一座房子的大厅里,临时布置了一个庄严肃穆的灵堂。

(《愤怒的海》)

(11)一八九五年一月的一个下午,父亲贝拉格出门去了。

(《愤怒的海》)


例(9)“十点钟”是小说中男女双方约定的会面时间,这类场合对时间的准确性要求较高,适合采用精确的时间表达形式。例(10)“隔天”是精确的时间表达式,即相对于前文叙事时间的第二天;“早晨”也是精确表达,“隔天早晨”是精确表达式。这种时间表达形式恰恰是语言精确的一种体现。因为早上的时间不需要精确到分秒,用“早晨”来表达足以体现小说语言的准确性。例(11)“一八九五年一月的一个下午”是模糊时间表达形式。小说中以精确时间“一八九五年一月”修饰模糊时间“一个下午”的方式,来突出贝拉格所办事情的重要性,从而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模糊时间使得小说能够暂时摆脱客观世界求真性的限制,为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了空间,从而获得独立构建艺术空间的自由。

精确时间和模糊时间在小说语篇中同等重要。仅有精确时间或仅有模糊时间都不可能起到很好的交际效果。坚持精确时间和模糊时间的有机统一,实际上是小说语篇建构过程中对语境要求的适应与调配。作者常常会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选用合理的时间表达形式,以建立时间语境系统。

(四)以零度时间为主,以偏离时间为辅

零度时间指的是小说叙事时间内的时间表达形式。偏离时间指的是突破小说叙事时间界限的时间表达形式。零度时间和偏离时间在小说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零度时间占主要地位,偏离时间处于次要地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是在设定的时间区域内按照顺序安排事件、人物、场景等的切换,读者也是按照正常的接受习惯去理解和鉴赏作品。绝大多数情形下,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安排都是遵循自然时间的发展顺序的。也就是说,零度时间占据小说时间系统的主导地位。在小说中,作者出于刻画人物形象、描述事件的来龙去脉等目的,有时会突破零度时间的限制,使用一些偏离时间的表达方式。

《愤怒的海》把小说的叙事时间设定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劳工远渡重洋至古巴后参加古巴独立起义直至胜利的时间区域内,时间跨度为1892—1898年。这个区域内的时间表达形式是零度时间。但是在小说中,作者为了达到叙事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常常会突破零度时间的界限,将偏离时间补充进来。例如为了突出劳工们起义的决心,小说中回顾了天地会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壮举;为了让故事情节显得更曲折和圆满,在小说中作者叙述了龙北斗年轻时开武馆的情形。这些偏离时间内的事件可以成为零度时间的必要补充。《七洲洋上》以唐番仔在船上的几天时间为零度时间,以回忆家乡悲惨境况的时间为偏离时间,两条时间线索共同构成整部小说的框架系统。所以,在小说语篇中,零度时间是其叙述展开的主要时间区域,偏离时间是对零度时间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