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发展情况

我国政府下大力气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20个政策文件中,均强调推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与融合。另一方面,将制造业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的重点行业,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10余个文件中,均提出将制造业作为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辽宁、四川、河南等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文件,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或制造业融合。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需求是工业智能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制造业升级的最终目的是从数字化、网络化开始的,最终实现智能化。当前制造业正处在由数字化、网络向智能发展的重要阶段,核心是要实现基于海量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和通过“端到端”的数据深度集成与建模分析,实现智能化决策与指令控制。工业智能强化了制造企业的数据洞察能力,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也是打通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制造业的应用主体主要包括四类:一是装备/自动化、软件企业及制造企业等传统企业,面向自身业务领域或需求痛点,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实现产品性能提升,如西门子、新松、ABB、KUKA、Autodesk、富士康等;二是ICT企业,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积累与优势,将已有业务向工业领域拓展,如康耐视、海康威视、大恒图像、基恩士、微软、KONUX、IBM、阿里云等;三是初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为细分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如Landing.ai、创新奇智、旷视、Element AI、天泽智云、Otosense、Predikto、FogHorn等;四是研究机构,依托理论研究优势开展前沿技术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