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哲学阐释

李桂花 宋玉兰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精华所在。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这一重大节日之际,让我们从散见于毛泽东许多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入手,对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加以哲学阐释是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于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三个不同历史阶段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广泛发动群众、以群众为基础、以军队为骨干、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全面彻底的人民战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虽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战争”概念的是恩格斯,但是真正将人民战争思想加以丰富、发展并运用到战争实践中去且取得伟大胜利的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而这其中,毛泽东个人在人民战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又是比较突出的。作为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哲学家的毛泽东,其人民战争思想主要是围绕“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和“靠谁而战”、“靠何而战”展开的,从而形成了人民战争是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和靠兵民而战、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的基本内涵。

一、“为谁而战”:人民战争是为人民而战

战争必然会涉及参战方,而参战方又可分为主动发动战争的一方和被动应对战争的一方,但无论是哪一方,都必须弄清楚自己是“为谁而战”的。这既是一个前提性问题,也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则性问题。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给出的明确答案是:人民战争是为人民而战的。

为人民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出发点。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由其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所决定的。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他又说:“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中国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我们党和我们军队进行任何决策、从事任何活动的根本着力点。若离开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人民战争也就失去了其本真含义。实际上,早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军事斗争伊始,毛泽东就把为人民服务自觉贯彻到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切活动之中。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红军的任何一次作战都必须以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为根本任务。否则,就会丧失作战的意义,也会使作战失利。事实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任何决策都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军队才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战争到和平、由革命到建设,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一次又一次严重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为人民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落脚点。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既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列强侵略的血泪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顽强抗争的斗争史。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尽管我国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士和志士仁人为救国图存而艰辛探索、英勇奋斗甚至牺牲宝贵的生命,但直到辛亥革命才推翻了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然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其不能领导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因而并没有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拯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以及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虽然它刚诞生时还很弱小,也没有自己的武装,但它是有生命力的新生力量;虽然它也曾遭受挫折,甚至危在旦夕,但它始终是为劳苦大众谋出路和求生路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才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还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剥削、遭压迫的悲惨命运,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光辉的前景。可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人民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它不仅是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的,也是把人民群众获得翻身解放这一最大利益作为落脚点的。也就是说,进行人民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完全是归于人民并属于人民的。正如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共产党人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条路线时所强调的:或者是“人民的全面的战争”,或者是“压迫人民的片面的战争”;若是前者“就会胜利”,若是后者“就会失败”;而且“战争将是长期的”,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但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努力,最后胜利必归于中国人民”。《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8页。从1931年就开始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到1945年的最后胜利,恰恰说明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正确性。抗日战争是这样,解放战争也是这样,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总之,为人民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因此可以说,为人民而战是人民战争的根本。这是为中国近代革命史所充分证明了的深刻道理,也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最为核心的方面。

二、“为何而战”:人民战争是为正义而战

战争一般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那种基于自卫、保家卫国、为了进步而进行的战争,属于正义战争;反之,则属于非正义战争。人民战争既然是为人民而战,就决定了它是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因此,关于“为何而战”这一涉及战争性质的问题,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给出的有力回答是:人民战争是为正义而战的。

为正义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点。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主要战争,其实都是为正义而战。从土地革命战争来看,起因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并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及革命群众。迫于当时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别无选择,只能奋起反抗,以革命的武装去反对反革命的武装,最终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土地革命战争历经1927年到1937年的10年时间,发生的主要事件有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会宁会师等,尽管红军伤亡惨重,最后只剩3万人,但这确实是为正义而战的。事实证明,它为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以及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都奠定了最初的、也是必要的基础。从抗日战争来看,起因是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完全侵占中国东北,此后不断制造事端,1937年又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抗日战争历经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时间,经过局部抗战、全面抗战两大历史阶段,以日本战败而结束,尽管历时较长,但正义最终还是战胜了邪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从解放战争来看,起因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尽管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但由于诸多原因,内战还是全面爆发了。解放战争历经1946年到1955年的9年时间,发生的主要战役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之外的全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内地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这是中国人民为正义而战的又一次胜利。可见,为正义而战的人民战争,是战无不胜的。这也恰好诠释了“正义必胜”这一千古未变的真理。

为正义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主旨。纵观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一生,可以说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民族解放与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一生。当他17岁从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他是代表社会底层人也就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当他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国旗的那一刻,就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伟大、非凡与卓越;而当他于1976年9月9日永远地离开我们的那个时候,也就铸就了他的思想、精神与人格的永恒。应该说,毛泽东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伟人并产生、造就伟人的时代,但为什么只有毛泽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能够脱颖而出并扭转乾坤、最终大获全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使中国人有了尊严、平等与自由,其原因可从多角度加以分析,但最关键的还是代表了正义、伸张了正义、实现了正义。这与毛泽东的农民出身有关,更与他的阶级立场相连,还与他作为当之无愧的哲学家分不开。哲学家头脑使毛泽东比其他人站得高、望得远、想得深,哲学家人格使毛泽东能够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哲学家思维使毛泽东能够洞察国际国内大势、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看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正如他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代表人民就是代表正义,为人民而战其实就是为正义而战。因此,不管是毛泽东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还是“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实际上都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正义而战、为正义而奋斗。与此同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产生、形成、丰富与发展并被证明是博大精深、战无不胜、坚不可摧的,就是因为它的人民性、正义性。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主旨,也是毛泽东对人类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

总之,为正义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点,也是其主旨,因此可以说,为正义而战是人民战争的实质。这也是为中国近代革命史所充分证明了的深刻道理,它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最为灵魂的方面。

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是人民战争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为人民而战,强调的是战争的人民性,亦即战争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能够促进社会历史进步的,这样也就使战争具有了正义性;为正义而战,强调的是战争的正义性,亦即战争是出于自卫、保家卫国、捍卫和平、为了进步进行的,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获得不竭的人力、物力、财力援助,这样战争也就具有了人民性。换言之,战争的人民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前提,因为它决定了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因为它使战争具有了人民性。所以,为人民而战就是为正义而战,为正义而战也就是为人民而战。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共产党人对于正义的战争,“不但不反对”,还“积极地参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6页。

三、“靠谁而战”:人民战争是靠兵民而战

人民战争既然是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那么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依靠人民和从人民中来的兵,也就是要靠兵民结合。兵民结合是人民战争的一大特色,也是取得人民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因此,面对“靠谁而战”这一问题,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给出的正确答案是:人民战争是靠兵民而战的。

靠兵民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举措。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进行的人民战争都是靠兵民结合而进行的。但是由于三个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斗争的对象、任务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客观形势的不同,人民战争在各个时期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战争的对象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任务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所处的客观形势是敌大我小、各革命根据地分散割裂并被白色政权四面包围;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采取反“围剿”的作战形式,依托农村根据地,实行党政军民一齐军事化,以打破敌人的“围剿”与进攻。抗日战争时期,人民战争的对象是日本侵略者,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所处的客观形势是敌强我弱、敌人来势凶猛但敌寡助我多助;在这一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历史紧要关头,我们实行的是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建立和发展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等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战争的对象是国民党军队,任务是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所处的客观形势是敌多我少、敌人装备先进并占有较大优势、我方装备虽相对落后但兵民士气高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大规模运动战、攻坚战、大迂回、大包围等多种作战形式,并以战场上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正面战场的军事斗争与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政治斗争相配合。可见,在任何时期,人民军队都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实行人民战争的依靠力量和力量之源。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4页。;“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因此,兵民结合、靠兵民而战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真正优势。

靠兵民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关键环节。要想使人民战争获得最终胜利,兵、民二者作为主体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兵与民的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更是重中之重、最为关键的。具体说来,兵亦即人民军队在整个战争中是骨干力量,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为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他们是勇敢的、训练有素的、有军纪约束的钢铁战士;民亦即人民群众在整个战争中是依靠力量,筹备军粮、配合军队进攻、掩护军队撤离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为对于人民军队而言,他们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有无穷智慧的父老乡亲;兵与民的结合就是要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一方面,兵来源于民,是民中年轻力壮、有勇有谋的,另一方面民依赖于兵,是兵为他们上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只有二者紧密结合和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这是为古今中外的战争无数次证明了的一条取胜真理。人民群众是战争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参与,要赢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进行战争。发动群众参加战争,在政治上可使敌人处于孤立状态,使其士气低落;在经济上可使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供给。中国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靠的正是兵民的精诚合作。为此,必须反对两种片面性:一是片面夸大兵的作用,把兵作为骨干力量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否定或排斥其他力量尤其是民的根基作用、铜墙铁壁作用,从而陷入“唯军队论”;二是片面夸大民的作用,把民作为依靠力量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否定或排斥其他力量尤其是兵的作战作用、中流砥柱作用,从而陷入“唯民众论”。

总之,靠兵民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其关键环节,因此可以说,靠兵民而战是人民战争的关键。这也是为中国近代革命史所充分证明了的深刻道理,它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最为精华的方面。

四、“靠何而战”:人民战争是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

要想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还必须思考如何才能获胜的战略战术问题,也就是“靠何而战”?这一问题是与“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和“靠谁而战”紧密相关的。既然人民战争是“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靠兵民而战”,那么在具体作战中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结合的战略战术。这就是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对“靠何而战”这一问题的解答。

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战略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以武装斗争为主并结合其他斗争形式,是由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从近代以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逐步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家备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欺凌,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而且这些势力总是联合起来凭借其强大的军力以暴力的方式对人民实行独裁统治。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革命要想获得成功,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去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即“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7页。,这就使武装斗争成为主要形式。但是,武装斗争之外的其他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开展协同于战争的经济、政治、文化多个领域的斗争,包括与敌人的政治谈判和争取敌军、瓦解敌军的斗争等。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说:“没有武装斗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斗争相配合,武装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6页。事实上,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中国若离开了武装斗争、离开了武装斗争之外的其他斗争形式及这二者之间的珠联璧合,革命的任何任务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战略方针。毛泽东认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因而,在战争中我们不但要看到武器,更要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69页。这就指明了人对武器的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肯定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指明了武器尽管很重要,是战争不可或缺的物力,但武器优势往往是短时期内起作用的,而人心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决定因素。这样,毛泽东就从哲学角度论述了战争中人和武器的辩证关系。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明确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09页。如前所述,兵,代表着人民军队,他主要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与敌人作战,他要手持武器在前线英勇杀敌,是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民,代表着人民群众,他主要通过非武装斗争的形式与敌人较量,使敌人在陷入孤立的同时又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是人民战争的依靠力量。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1页。。因此,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民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战争中一切力量的源泉。这样,人民战争集人民军队的优势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于一身,其最后的胜利也就是必然的了。

总之,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战略原则,也是其战略方针,因此可以说,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战略重点。这也是为中国近代革命史所充分证明了的深刻道理,它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最为精髓的方面。

这里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靠兵民而战、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是人民战争不可或缺的另外两个方面,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靠兵民而战,强调的是战争中的主体力量,亦即人的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强调的是战争中的战略战术,亦即方法方面,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因此,只有靠兵民而战、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简言之,人民战争只有靠兵民以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关于如何为了人民、为了正义而依靠兵民、依靠武装斗争为主并与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而战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其基本精神是:参与战争的目的,完全为了人民;开展战争的力量,完全依靠人民;夺取战争的胜利,完全归于并属于人民。可见,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观点鲜明、独到、深刻。全面把握、深刻理解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大力发展国防事业,建设军事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李桂花: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玉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