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上的羽毛可以用来制作很多东西。比如,他们找根粗的玉米杆,将羽毛一一插入,然后排列整齐就是羽扇了。他们拿着羽扇摇头晃脑地扇着,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假装捋胡须,不是学戏剧里的诸葛亮,就是模仿电视剧里的老道士。比如,找个大螺丝,在孔中固定两三根羽毛就成了毽子。再比如,从轮胎上剪几根胶条,先将其十字交叉,再找三根形状、大小、颜色相近的羽毛,用细铁丝将胶条和羽毛捆在一起,然后根据走势调整一下羽毛的方向和胶条的长度,最后拧紧铁丝,就成了可以用硬板打的羽毛球。交叉的胶条让球有很强的弹性,弧形的羽毛让球能在空中快速旋转。他们再找块薄木板锯两个球拍、在地上画条线就可以打球了。鸡毛球“咣咣”地撞在球拍上,“呜呜”地飞在空中,他们“咯咯”地笑着。虽说自制的东西简陋易坏,但制作中的趣味和玩起来的得意,是用买来的器材无法体会到的。
鸡毛拔光后,身上仍有细小的绒毛,尤其是冬天的鸡,只能用开水烫或者用火焰燎。杀鸡最怕的是刮风,稍有不慎,鸡毛就被刮得到处都是,真的是“一地鸡毛”。而没有风的时候,小孩子们会挑拣几根又蓬松又轻柔的绒毛,用指尖抓住根部,抬头用力向空中吹去。他们比赛,看谁挑拣的毛最后落下来,有时允许连续吹,有时不允许。看着绒毛在空中飘飘荡荡,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轻如鸿毛”了。
鸡拔光毛、洗干净,光溜溜的皮上布满了密集的球状毛孔,看着让人着实不舒服,这就是所谓的“鸡皮疙瘩”。看着丑陋的裸鸡,很难相信它曾经是一只漂亮的雄鸡,想起它平时骄傲的模样,让人不禁唏嘘。
杀鸡者拿起剪刀,先剪开喉管和屁股、扎紧消化道的两端,再剪开肚皮、抽出食道、拨拉出肠肚内脏。食管和肠子摘掉油后直接埋在粪堆里面,心、肝、肾等内脏要割下收好。最后,杀鸡者割开鸡胃,将其清理干净。当时不明白鸡的胃里怎么会有许多小石子,觉得好奇,上中学后才知道是为了消化。胃内侧的土黄色粘膜是一味中药,母亲总要叮嘱他们撕下收好,等风干后去卖钱。
如果是母鸡,肚子里面会有很多蛋卵,有的跟鸡蛋一般大,有的只有豌豆大小,密密麻麻串接在一起。母亲每次都会说:“看,这就是鸡蛋在母鸡肚子里的模样。”而小兴心里每次都嘀咕:“母鸡咋就不能一次将这些蛋都下出来呢?”
鸡内脏处理结束后,把裸鸡拎到厨房里面洗净,然后用菜刀剁成块。家乡对鸡的吃法只有一种,就是先红烧,然后做成鸡汤泡糁饭。吃的时候,一人一个大碗,里面放上几块肉,再盛上几勺汤。一般会将鸡卵和心肝等放在小孩或老人的碗里。对他们这种大家庭来说,掌勺的人很难做,要将大小不一的鸡块分公平很不容易。经常听小孩子说:“为什么弟弟比小兴多?为什么他可以啃鸡腿?为什他有鸡腰子而小兴没有?”大人没有办法,只能将自个碗里的肉夹给孩子补偿一下,经常的情况是大人只能吃汤泡饭,最后啃孩子们没有啃干净的骨头。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煮鸡汤,也是将好吃的肉先给孩子,也啃他们没有啃干净的骨头,可怜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