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经济学家的育儿指南
- (美)艾米丽·奥斯特
- 1536字
- 2021-03-28 21:37:18
接触细菌能提高免疫力吗?
广义上有一种理论叫作“卫生假说”,我转述一下大意就是随着时间推移,过敏以及其他病症的出现是因为儿童时期没有能足够地接触细菌,孩子小时候多接触细菌可以帮助提高他们的免疫力系统合理分辨病毒,并且不对已知的病毒过度反应的能力。对此我们没有结论性的数据来证明这种说法的真伪,但有一些针对特定细胞的实验室研究,和各种病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概率对比研究支持这种说法。这说明随着孩子长大,比如幼儿时期之后,没有必要仍旧像以前一样把所有的东西都用消毒纸巾擦干净,也没必要去餐馆的时候带自己的垫子。你的孩子不太可能会在机场的时候用舌头舔地板,我的孩子有时候会这么干,但是让孩子接触一点细菌也许并无坏处。
为此,许多医生在婴儿期之后就会合理放宽孩子对细菌的接触。但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建议你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头几个月一定要避免接触任何病菌。一个原因就是孩子越小就越容易被严重的疾病感染;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尤其是出生不足28天的话,对疾病的治疗手段会更加激进。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6个月的孩子发烧了,但看上去没什么大问题,即使孩子体温很高,医生检查之后说是病毒感染,他们还是会让你回家给孩子喂泰诺(退烧药)、喝水。实际上,除非你极度担心,很多时候医生会说根本不用带孩子来医院。对比来看,如果你两周大的孩子发烧了,哪怕体温不高,你都得带他们去医院。
医生会给孩子做很多检查,很可能包括腰椎穿刺、服用抗生素或者住院。面对特别小的婴儿时,医生难以区分高风险或者低风险的发热。孩子在这个时期比较容易感染细菌炎症,包括非常危险的脑膜炎。大约3%~20%不足一个月大的婴儿来看医生是因为细菌感染,大部分时候是尿道感染,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尽快治疗。高风险和难以确诊这两个因素让激进疗法显得合情合理,但大部分发烧的孩子其实都没什么大碍。
28天到两三个月大的婴儿发烧的话,如何治疗就不好说了。有些医生也许还是会按照常规做腰椎穿刺,尽管相关数据较少,但这么做其实没有好处。这个月龄或者更小的孩子的治疗过程步骤很多也很不一样。两个关键点就是孩子看上去是不是病了(这听起来很荒谬,他们当然病了,因为他们发烧了呀!但假如你是儿科医生,你就会明白这个意思),以及是否明显接触到了病毒。
如果你带着自己出生45天、发着低烧但看上去状态还好的孩子,旁边站着在幼儿园已经被传染感冒的2岁大的哥哥或者姐姐去看医生,他们的治疗方式肯定会不同于你单独带了一个无精打采的生了病的孩子。
这跟孩子接触细菌有什么联系呢?孩子出生之后接触细菌,或者更具体来说接触到生病的孩子,一个很大的弊端是可能会触发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如果你的孩子确实病了,这些治疗都是必要的,但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因为被另一个身上有细菌的2岁孩子用手碰了一下而传染了,很多的治疗手段其实都没什么必要。因此最好是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远离身上有细菌的大孩子。
当孩子长到3个多月,尤其是他们接种了最初的一系列的疫苗之后,治疗发热基本上就和给大孩子治疗的方法一样,喂一些泰诺,多喝水,等待退烧。这时候的细菌接触带来的弊端最多是让孩子身体上有些不舒服,而不是大范围大幅度的激进式的身体检查和治疗。
本章要点
◆ 有数据表明使用襁褓可以减少孩子的哭泣,改善孩子的睡眠。襁褓中的孩子能活动腿和屁股很重要。
◆ 孩子哭得太多的现象被称为“婴儿肠绞痛”。肠绞痛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说它会自行消失。数据表明换配方奶或者改变母亲的膳食,或者给孩子服用益生菌会有一些帮助。
◆ 收集孩子的数据很有意思!但不是必须的,也不一定有用。
◆ 早期就让孩子接触细菌会增加他们生病的风险,医生治疗一个发烧的婴儿所采用的手段会比较激进,通常都要做腰椎穿刺。避免孩子接触细菌也许是好主意,哪怕只是为了避免这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