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遵于古而不泥于古,才能促进学术进步

王某,男,55岁,1996年11月16日初诊。诉数天前不慎淋雨,导致畏寒,头痛,颈项强痛,身疼腰痛,无汗,倦怠乏力,头昏目眩。查血常规和胸透正常,诊为感冒。某西医曾予大剂量青霉素与病毒唑静脉滴注,三九感冒灵、板蓝根冲剂口服等治疗5天,诸症无好转。又两度更医,先后用麻黄汤和九味羌活汤,仍无汗出。诊见:患者重衣紧裹而现形寒之状,测体温仅37.2℃,舌淡红,苔白稍厚,脉沉细。询其既往,动辄感冒,数天不愈。综合四诊所得,此乃气血亏虚,外感寒湿,无以作汗,以致表证不解。治当扶正达邪、益气养血与祛风散寒除湿并进,方用五柴胡饮加味:熟地、生薏苡仁各12g,当归、白术、柴胡、板蓝根、葛根、苍术、党参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2剂。11月17日下午复诊,恶寒、头痛明显减轻,颈项不强,白苔稍退。药中病机,守上方去葛根。21日三诊:药后全身微微汗出而身痛渐解,测体温正常。但自觉口干、目干,仍有恶寒之感,视其舌上有少许薄黄苔,此乃表寒(湿)渐解,并有化热趋势,守上方去苍术、板蓝根,加黄芩。3日后复诊,恶寒消失,仅诉纳差倦怠,以五味异功散调治而安。
按:感冒虽为轻恙小疾,然年高体弱者,气血亏虚,卫阳不固,不能一汗而解,若治疗不当,往往迁延难愈。据余临床观察,此证在当今形盛体虚者中颇为多见。此类人患感冒已非麻桂、银翘等方所能治疗。表证当解,此为古之明训,理应遵从,但气血亏虚者,不补气血则汗无由出,邪气无以外达而病无从解。本例患者平素动辄感冒,诊时伴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等气血亏虚见症,先后用麻黄汤和九味羌活汤加减汗不得出,以致迁延半月之久。
裘沛然教授早年即对一些用桑菊、麻桂等方久治不愈的感冒,试用五柴胡饮而常收捷效。又如一感冒者,医用羌防等药发散,毫无汗意。吴孚生按其脉沉涩,断为阴血不足,不能作汗,于前医方内加当归、熟地等药,一剂即汗如雨,表证悉除。继而提出“初感寒邪,但见脉证真虚……则人参、熟地之类,开手便当速用,愈早愈妙”。吴氏不泥于古人“伤寒无补法”之说,提出这种见解,对当今感冒的治疗颇有临床意义,对中医学术的进步亦颇有裨益。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传统方法治疗体虚感冒,偏于补气而忽视补血,殊不知气血互生,养血可以益气,而且血液也是人体正气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抗御外邪的作用。这正是五柴胡饮用熟地、当归、白芍养血而不用人参、黄芪益气之理。方中熟地、白芍性静,当归性动,合用后既能补营血而充汗源,又无腻滞恋邪之弊。白术补脾益气,使汗出不乏动力。柴胡轻清升散,解肌透邪。全方养血扶正为主,解肌透邪为辅,用之可望正胜邪却,故对体虚感冒有较好的疗效。余对一些年高体虚,或用麻桂、桑菊等常用方不效,尤其是经用抗生素、病毒唑等静脉滴注后仍久延不愈的感冒病例,仿此用之,往往三五剂甚或一剂即可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