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舒肝开肺方治疗肝性腹胀

【专方来源】
印会河.论肝性腹胀[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7(5): 17-19
【药物组成】
柴胡、桃仁、土鳖虫、郁金、桔梗、紫菀各10g,川楝子12g,当归15g,丹参、赤芍、生牡蛎(先下)各30g。
【功效主治】
疏肝开肺、活血祛瘀、通利三焦。主治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所致腹胀。
【验证举例】
例1:王某,男,37岁,2006年3月1日初诊。诉脘腹胀满,嗳气胀不减,食后为甚,平卧不胀,活动则胀已4个月余。伴抑郁叹气,倦怠纳呆,失眠多梦,便溏不爽。视其舌淡苔黄,脉之弦细。有乙肝史10余年,近做B超,示肝内光点增粗,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处以上方加枣仁30g,白术、茯苓、太子参各10g,5剂。3月6日复诊,诉饮食、精神、大便均好转,黄苔变薄,腹胀下午为甚,守方5剂。3月14日复诊,经服前方已不胀,但昨饮食不当致胀又作,但较前为轻,精神可,欲食知饥,抑郁感已减,守方7剂。经随访,药后腹胀消失。
例2:蔡某,女,22岁,1988年8月18日初诊。患者起病数月,自觉右胁下胀痛不适,曾在当地用中西药治疗,然疼痛不减。经B超检查,肝内有1cm×0.8cm之结石。就诊时自觉时寒时热,口干,食纳不香。视其舌黯红苔薄黄,脉之弦涩。此乃肝气郁阻使然,治宜疏肝开肺,通利三焦,拟舒肝开肺方加法半夏、黄芩各10g。8月23日复诊,诉右胁胀痛大减,寒热消失。继服5 剂,胀痛消失。
例3:王某,男,64岁,1989年4月6日初诊。患者因:①胆石症、胆囊炎;②初期肝硬化,伴少量腹水;③高血压而收外科治疗,由于高血压(150/ 110mmHg)而不宜手术,在胆囊炎好转后即出院。离院时诉大腹胀满,入夜尤甚,嗳气或矢气稍减,但旋即如故,伴胸闭,倦怠乏力,口干不欲多饮,纳呆,稍进油腻则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视其舌红苔黄厚,脉之弦数有力。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此乃肝气郁滞,干犯脾胃,升降失司,湿热内蕴,治宜疏肝开肺,清化湿热,调和脾胃,拟舒肝开肺方加茵陈15g,葶苈子、法半夏各10g。10剂后浮肿、腹胀消失,饮食增加。后因患者之妻为迷信所误,致诸症复作,且增右上腹胀痛,每日下午13~14时恶寒发热,至傍晚方退。诊时体温38.7℃,按其右上腹有鸡蛋大之肿物。仍拟舒肝开肺方加金钱草以增清热利湿之功,加黄芩、法半夏以和解少阳。5剂后寒热未作,胀痛大减。守方5 剂,诸症消失,血压130/90mmHg。经随访此后无不适。
例4:汪某,男,39岁,1990年5月9日初诊。患者因胃痛数年,在当地多方治疗无效而来我处就诊。胃镜检查结果示:①慢性浅表性胃炎;②胃体小弯侧近贲门处溃疡;③慢性贲门口炎。现诉胃痛连及大腹胀满,下午为甚,口干欲饮,倦怠乏力,纳差,大便有时2~3日一行,有时便意频数,量少而不畅,质软,小便色黄。视其舌黯红无苔,脉来弦细。综合四诊,此乃肝气郁滞,脾虚不运,治宜疏肝开肺,通利三焦,拟舒肝开肺方加蒲公英20g。5剂药尽,胀痛俱减,饮食增加。守方合五味异功散,加减10剂以善其后。经随访药后胃痛未发。
例5:舒某,男,65岁,1990年7月5日12时初诊。患者于6天前突起右侧腰痛,继之腹满胀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大便不通而住进当地卫生院,经按肾结石治疗5天,症状无改善。来我院后经X线透视诊为肠梗阻。拟手术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执意求余治疗。就诊时呈急性重病容,精神萎靡。视其舌红无苔,脉来弦而尚有力,触按腹肌紧张。参合脉症,诊为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拟开肺通腑,用舒肝开肺方加莱菔子30g。当日下午服完1剂,18时左右大便得通,腹满胀痛随之大减,呕吐亦止,夜晚安睡3个小时。药中病机,次日仍用前方加瓜蒌仁10g,嘱上、下午各服1剂。下午18时复诊,诉药后已解如羊屎样大便数枚,泻下大量黑色稀水,现腹部仅隐约疼痛,中午已能进食稀饭,仍用前方1剂。7月7日上午药尽后,排下羊粪样大便数十枚,腹痛随之消失,腹肌亦柔软,仅觉口干舌燥,倦怠乏力,处生脉饮以善其后。
例6:段某,男,27岁,1990年4月20日初诊。诉腹胀已4年,曾做肝功能、B超和胃肠钡餐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经当地中西医多次治疗无效。现腹胀连及胃脘,尤以夜晚为甚,致使夜晚不能入睡,有时端坐通宵。伴恶心,口干苦不欲饮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加剧,嗳气则胀满减轻,精神抑郁,善太息,倦怠乏力,大便数日一行,先秘后泄,小便色黄。视其形体消瘦,舌红无苔,脉之弦细。此乃肝郁气滞,干犯脾胃,升降失司所致,治当疏肝开肺,佐健脾安神,拟舒肝开肺方加酸枣仁、山药各30g。3日后复诊,诉胀满减轻,饮食增加,睡眠好转。守方5剂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
【运用体会】
印教授指出,所谓肝性腹胀是指有肝炎病史,而后出现以腹胀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特征在于:一般不受饮食物的影响,即不是在饮食之后,亦同样有腹胀发生;这种腹胀常不因矢气或嗳噫而有所减轻;其症状一般以晚间为重。
1.舒肝开肺方所治肝性腹胀,从中医辨证来看,往往是由于肝血瘀阻而发展至气滞不行所造成的。盖肝内结石乃实邪内阻,使肝血瘀阻,进而导致气滞,则出现腹胀;肝胆互为表里,同主疏泄,胆内结石、胆囊炎使胆气郁滞,腑病及脏,则导致肝气郁滞;肝气郁滞,横逆则干犯脾胃,而中医认为西医学之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其病多在脾胃;肠梗阻多由腑气不通而致,而舒肝开肺方能使三焦“气道”通畅,进而使腑气得通,梗阻得除。腹胀不论何因,总由气滞而致,而舒肝开肺方即针对气滞而设,气滞得除,腹胀自消,故不明原因之腹胀亦可用之。上述几例,病虽不同,然主症相同,气滞之病机亦相同,故以舒肝开肺方通治之,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精神。
2.运用本方,关键在辨病与抓主症相结合,在西医学的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初期肝硬化等肝胆疾病过程中出现以腹胀为主症者,均可以本方治之。但结合辨证(症),随证(症)加味,则疗效更好。如例1因时寒时热,故加黄芩、法半夏,寓小柴胡汤之意,以和解少阳,即是其例。
3.少数患者初服本方时会出现腹胀加剧,心慌不适等“瞑眩”的现象,继之则嗳气、矢气、肠鸣,腹胀随之逐渐减轻或消失。此当明告患者或家属。
4.因肝气横逆,干犯脾胃,故肝性腹胀患者大多伴倦怠、纳差等脾虚见症,而舒肝开肺方中虽未用健脾益气药,但随着腹胀的减轻或消失,倦怠随之好转,饮食随之增加,体现了治病求本的精神。余对脾虚见症明显者,与五味异功散交替服用,以图标本同治,扶正祛邪兼顾。
5.本方内有桔梗、紫菀,是从治肝治血的基础上开利肺气,使三焦通利,气畅其流,从而消除腹胀,因而这两味药断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