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视继承,更重创新

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必须以实践为基石,中医要在实践中继承,更要在实践中创新,脱离了实践,就疏远了继承,同时也远离了创新。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因而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使中医理论和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发展,否则就失去了继承的目的。故既要重视继承,更要重视创新。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在如何对待前人的临床经验上,既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又要有自己的创见。如在继承阳和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发现照搬阳和汤原方疗效并不满意,于是通过临床摸索,总结出加用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牛膝和木瓜等,疗效明显提高。读过裘沛然《学习与教训》一文后,常以五柴胡饮治疗体虚感冒,效果非常满意。一患者服过该方之后,8年未感冒,遂认为该方还能预防感冒。用金水六君煎治疗肺肾阴虚咳喘时,裘沛然认为,熟地要用大剂量;程门雪谓熟地要以沸水汤泡或后下。余兼融两位前辈的经验,并于方中加入大剂量山药,常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此外还用本方“冬病夏治”,以预防支气管炎的发作。
余非常重视总结临床经验,认为医者要博采众长,补己之所短。综观医者总结自己的经验多能为之,而吸取他人经验则非易事。因而余从医以来摘录中医书刊上专方和单方达1000余首,连同他人的临证经验,哪怕是“片言只语”亦予记录,约16万字,其中亲自验证的有效专方140余首,单方20余首,并有所发挥。如在运用夏度衡教授之肝胃百合汤治疗胃脘痛的过程中,总结出如下一些体会:“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服药后可有反应;临证只要辨证为肝胃气滞,或是胃癌术后或呃逆等病,都可以运用本方加减治疗,从而扩大了本方的治疗范围;在运用时不论何型均可加蒲公英;针对胃脘痛所属之西医学疾病加用某些针对性药物,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加用专药白花蛇舌草等。运用印会河教授的“舒肝开肺方”治疗肝性腹胀,并将其适用范围扩大到胆石症、胃脘痛甚至肠梗阻所致腹胀,如一患者因腹满胀痛,大便不通6天而被抬入医院,诊为肠梗阻,拟手术治疗,余用“舒肝开肺方”4剂,第3天即步行回家,此事在当地群众中曾轰动一时。
余不仅重视继承前辈医家的经验,还在前辈医家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自创多首专方,经临床验证,颇有疗效。如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入大剂量川芎组成“头痛六味饮”治疗头痛,并“以身试药”,不仅治愈了自己的头痛,而且验证30余例,疗效满意。如一患者太阳穴、两眉间及后头部疼痛3年余,发作时一次服去痛片6粒方可逐渐缓解,余处以该方20剂即愈。根据梁翰芬老中医经验,山豆根能治急黄;我县已故名中医梅祝溪先生认为黄疸即由湿热而致,退黄贵在给邪以出路,其治疗肝炎往往加用萹蓄,与大黄并用,使湿热从二便分消;湖北中医药大学朱曾柏教授认为湿去则热孤,故治黄疸常加藿香芳香化湿。余在《金匮要略》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吸取并综合以上经验,自创“湿热黄疸汤”治疗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的黄疸性肝炎或胆石症,常获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