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儿童发育障碍作业治疗技术
- 刘晓丹 姜志梅
- 2741字
- 2021-04-04 05:04:13
第四节 学习理论及应用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通过经验来获得知识、技巧和操作能力,并让行为和表现产生永久改变的过程。人类可以学习是依据神经可塑性(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对新知识或任务的协调和吸收)的原理。作业治疗工作实际模型在学习理论上的基本原理包括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动态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容易理解的模式,来了解儿童在情境中的发育。
二、行为理论
过去60年来,学习理论有了巨大的发展。斯金纳(Skinner)的学习理论出现在这个时期。早期的学习理论学家如Thorndike,强调行为结果和给予奖励或惩罚来促进行为改变的解释。斯金纳认为环境刺激塑造行为,行为发育依赖于外界刺激。换句话说,人们会试着做出比在以前环境中得到更好结果的行为,或是无意的行为,或者被环境刺激所诱发的反射行为,这行为会因环境影响的结果而被强化。按照这样的顺序——环境刺激、行为反应、受环境影响的结果,组成一个行为相关链,这机制说明环境可塑造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由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对应,斯金纳将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对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对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action。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如鸽子啄键可得到食物。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如鸽子用啄键来去除电击伤害。教学中的积极强化是教师的赞许等,消极强化是教师的皱眉等。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儿童在家人面前会使用一种行为,与朋友相处则使用另外一种行为模式,原因可能是那种行为被朋友积极强化,而被家人消极强化。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极强化与惩罚混为一谈。他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斯金纳对惩罚的科学研究,对改变当时美国和欧洲盛行的体罚教育起了一定作用。
斯金纳用强化列联这一术语表示反应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强化列联由3个变量组成:辨别刺激、行为或反应、强化刺激。辨别刺激发生在被强化的反应之前,它使某种行为得到建立并在当时得到强化,学到的行为得到强化就是辨别刺激的过程。在一个列联中,在一个操作-反应过程发生后就出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发生的强度就会增加。斯金纳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
后续研究已证实,当特定的行为是由于特定和持续的结果产生,则行为是可塑造的。治疗师使用行为塑造方式,让儿童进行更高级的行为表现。塑造是将一个复杂的行为分割为数个单一行为,并系统予以强化,直到该行为变成理想的行为。
三、理论应用
行为塑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可以通过行为的表现逐渐学习新的行为和更高级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会:①将行为分解成一连串单一行为;②促进并提示儿童进行这些步骤;③在过程中若儿童做出想要的动作时给予奖励。行为塑造适用于多种技巧的学习,由于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将它分解成很多步骤,再根据活动的过程诱发出更多的表现。
例如,5岁左侧偏瘫儿童,左手不能抓握。治疗师一开始先用大的积木搭一座城堡,并将它放在儿童中线的左侧,让他可以用左手放置积木。在活动过程中,如果儿童能成功放置积木,治疗师立即给予赞扬,并鼓励儿童把城堡堆得更高更大。随着成功次数越来越多,治疗师将城堡的位置往右侧移动,让儿童需要左手跨过身体中线到右边的区域。随着城堡越来越高,儿童必须将左手举得比头高,这时治疗师开始对他的左肩提供助力,并持续给儿童积极口头强化,由于手举超过头是一个刚形成的技能,所以治疗师让儿童反复练习这个动作,再进阶换下一个动作。
四、学习和行为理论的发展
近年来,儿童的学习和行为理论已发展到可以在许多环境下使用的干预方式。治疗师或老师利用此模式给儿童提示,当儿童做出正确的反应时给予积极强化(奖励)。行为干预在技能发展的治疗上是成功的,但是技巧的学习若是在单一环境下进行,如分解式操作教学(discrete trial training,DTT),此技巧可能无法类化成新的行为或转变成更高级的行为模式。所以教育学家也利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行为干预的方式,让儿童在生活环境中进行,这样适应性行为就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形成。教育学家也在早期发育计划中提倡要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自然教学,用来刺激各种因素,尽可能减少结构式的课堂教学。常用的儿童早期发育计划中的自然教学模式有两种形式,随机教育法(incidental teaching)和关键性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aining,PRT)。所谓随机教育法是治疗师针对没有计划到的、随时出现的情况的变化进行的教育。让儿童在有意或无意中受到教育,需要治疗师创造出一个游戏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随机教育法的目的是让儿童去选择活动,自然而然的开始游戏,治疗师在儿童选择的活动上,拓展游戏的情境,让过程更具挑战,或者制造问题让儿童去解决。治疗师需要给儿童一些提示,让他们做出不同的动作,并在儿童做出具有挑战性动作时给予奖励。这些教学课程的方法与行为干预是不同的,后者使用分解式操作教学,即儿童受到特定的提示,并做出特定的反应时得到奖励(表2-1)。
表2-1 分解式操作教学与随机教育法的比较
关键性行为训练也是一种自然教学,可应用在儿童的学习治疗。要着重于关键性行为(pivotal response)的训练,因为对关键性行为的掌握有可能扩展到该行为群中的其他技能,这样儿童的总体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儿童关键性技能主要包括4个领域:①学习动力;②注意力;③自我控制能力;④自我主动。关键性行为训练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自然后果得到奖励。如儿童在进行自我选择的画画活动时,作业治疗师通过赞美和鼓励让儿童把手举高过头来作画(图2-3)。
图2-3 儿童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