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创造活动有机构成部分的创意思维活动,如何通过休闲与审美的融合而形成特定的风格,也是值得认真关注和探讨的。因为创意思维活动既属于现实领域中的创造活动,也属于精神领域中的创造活动,它的终极特征是真正展现人的本质力量,体现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对于作为客体存在的对象世界的认识、把握和超越。

风格是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或范畴。从本质上来说,风格即人,即人的个性,是人的个性的外化或外显,同时也是人的创造性、创新性活动的突出表现。在汉语的词义中,风格最早是讲人,特指人的作风、风度、品格等,后来才广泛地用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个性特征。在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就有“文如其人”之说,指的就是其创作风格的表现特征。在国外,如法国理论家布封就提出过“风格即人”的观点。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风格是从所创造的对象之中体现出来的独特个性与精神风貌和品格。对于创意思维活动来说,既然所追求的是突破常规的创造和创新,那么,就必定要在创意思维活动中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思维个性,从中展现独特的思维意志,如同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论述文学与艺术创作风格中所指出的那样,最终是形成“诚于中而形于外”的特点,真正做到“沿隐以至显,因内而外”,(19)把每一个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独特性、独创性性展现出来,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从休闲和审美的维度来考察创意思维活动风格的生成,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推动创意思维活动构成自身独特的意境。意境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意蕴的审美艺术范畴。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20)在他看来,意境从直观感相的描写,到活跃生命的传达,再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个层次。在此,借用宗白华先生的三层次之说来考察创意思维活动风格、意境的生成,是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的。

具体地说,第一个层次是创意思维活动风格之意境的直观层次,即宗白华先生所说的“直观感相的渲染”层次。在这个层次中,由对认识对象或客观世界的某一物体、现象的最直接的观感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和体悟,往往是会使创意思维活动能够以十分明了、简约的方式,来展示创意的心理冲动和意识的萌发,以达到对认识对象和客观世界的最直接的目标认知。以产品推销广告为例,优秀创意思维活动无疑都是意在提高消费者对品牌与产品的深入认识、亲密接触和深刻记忆,进而产生购买的心理冲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意思维活动风格之意境的直观层次,就是要求所创意的广告能够使观众在一瞬间发出惊叹,并立即明白广告商品的优点,而且永不忘记,这就是广告创意应该追求的效果。而要想实现这种效果,广告创意要具有原创性和震撼性。原创性要求突破常规、出乎意料、与众不同,没有原创性,广告就失去了吸引力和生命力。震撼性要求创意思维活动能够真正地深入人心,触及人的心灵和精神,没有震撼性的广告,也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伟大的广告创意思维往往就是灵感的闪现,在广告创意思维活动中是要综合地使用一些方法,其中包括事实型思维方式、形象型思维方式、垂直型和水平型思维方式、放射型思维方式和头脑风暴方式,等等,并使之在相互融合中共同推动创意思维活动风格之意境的生成:直接感动、感染消费者,从中塑造可由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心理企盼的商品。第二个层次是创意思维活动风格之意境生成的境中之境、境中之意的层次,即表现为创意思维活动中的创意策划与对象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和融合。通过这种内在纽带的联系,也就能够在所创造的创意对象中精准地表现主体的审美理念,赋予创意思维活动以强烈的情感性,使之始终散发着主体的光辉,洋溢着主体的创造性、创新性的精神特征。第三个层次是创意思维活动风格之意境所构成的境外之境、境外之美。在这个层次中,与上述两个层次相比,其直接的功利性要淡化得多,至少不是那么直接,而隐约的是一种精神的诉求,意义的建构,直接展示的是创意思维活动的精神品格、品位和境界,让人们能够从中获得新的体悟,并用自己的经验来进行体味、感受、欣赏,在心灵中获得强烈的认同和共鸣,如同著名的艺术哲学家丹纳所指出的那样:“他凭着清醒而可靠的感觉,自然而然能辨别和抓住种种细致的层次和关系:倘是一组声音,他能辨出气息是哀怨还是雄壮;倘是一个姿态,他能辨出是英俊还是萎靡;倘是两种相互补充或连接的色调,他能辨出是华丽还是朴素;他靠了这个能力深入事物的内心,显得比别人敏锐。”(21)

从创意思维活动风格之意境的三个层次的内涵上来说,创意思维活动风格之意境的生成,是人的整体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表现手法。意境之所以为意境,最主要的是它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与美学的内涵。宗白华先生在论述“艺术意境”和“艺术境界”的特点时指出,它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他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而真正的“艺术意境”“艺术境界”是“主美”的,所以,在他看来,“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唤射,是无所谓美的”(22)。创意思维活动和休闲与审美的融合,其风格之意境的生成及其所达到的境界,也将如同宗白华先生在论述“艺术意境”和“艺术境界”的特点一样,所获得的将是一种超然的创造和创新之美的建构。创意思维活动之所以强调风格之意境,也就是要凸显一种精神的品格、品位和境界的生成,发射出源自心灵的光芒,这样,创意思维活动就将能够呈现像宗白华先生所企盼的艺术之美的风格和意境那样:“既须得屈原的绵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绵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事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23)如果不以休闲与审美的自由、超然和虔诚之心来进行创意思维活动,那只能是耍弄小聪明,缺乏深厚的文化与美学内涵和修养,最终只能是缺乏创造力和创新力,平庸俗套,人云亦云,照葫芦画瓢,苍白无力,枯燥乏味,而相反,若是休闲与审美的积极介入,促使二者的完全融合,那么,真正的创意思维活动将是一种美学意境的生成,一种审美境界的生成,意蕴隽永,创意无限,生机勃勃,回味无穷,似面对蓝色的大海,波涛汹涌,水天一色;又似春雾秋雨,烟波浩渺,绵绵悱恻,无一不给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意境之联想与感染。


(1) 黄健,男,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7页。

(3) [荷兰]勃纳德·利维古德:《人生的阶段》,沈凡、王绍玉译,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页。

(4) [德]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5) 《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63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页。

(7) [德]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1页。

(8)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63页。

(9) [日本]思田彰等:《创造心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4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87页。

(11)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页。

(12) 转引自:《科学家名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页。

(13) 《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页。

(14) 转引自:《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1980年第4期。

(15)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61页。

(16) [美]克里斯多夫·爱丁顿:《休闲:一种转变的力量》,李一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17) 转引自[苏]凯德洛夫:《论直觉》,《科学与宗教》,1979年第1期。

(18) 转引自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9页。

(19)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0页。

(20)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21)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7页。

(22)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页。

(23)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