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图腾史料

图腾(totem)是北美印第安奥吉布瓦人阿尔贡金部落的方言,原意是“兄妹亲属关系”或“他的亲属”。其他民族也有与图腾意义相同的名称,如中国鄂温克族称为“嘎布尔”(karpur),澳大利亚有的部落称之为“科邦”、“克南札”。图腾的实体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马克思描述氏族:“氏族是出自共同的祖先,具有同一氏族名称并以血统关系相结合的血缘亲族的总和。”(16)

摩尔根《古代社会》说,图腾“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最早介绍图腾文化的英国人J.朗格的《印第安游记》认为图腾是个人的保护神。英国著名学者弗雷泽的《家庭与氏族起源》认为:图腾既是亲属,又是祖先。法国社会学派创始人E.涂尔干(Durkheim)的《原始形态》认为:图腾既是氏族的象征和标志,又是氏族的神。精神分析学派S.弗洛伊德(Freud)的《图腾与禁忌》认为:“大抵说来,图腾总是宗族的祖先,同时也是其守护者。”美国历史学派A.戈登卫泽(Goldenweiser)的《图腾主义》以为:所谓图腾,就是原始人“把某一种动物,或鸟,或任何一件认为是他们的祖先,或者他们自认为和这些对象有某种关系”。苏联著名学者C.A.托卡列夫的《宗教早期的形式及发展》说:某一群体“相信与某种物象有神秘的血缘亲属关系”,这种物象就是图腾。中国著名民族学家杨堃的《原始社会发展史》说:图腾“是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部落内各群体把“图腾作为自己的祖先”。岑家梧的《图腾艺术史》认为:通常所说的图腾,就是人们相信某种动植物为“集团之祖先,或与之有血缘关系”。图腾观念是史前艺术发生的一个原因。中国东部沿海的东夷部落,以太阳鸟为图腾。西安半坡氏族部落以人面鱼纹的鱼图腾为标识,图腾崇拜是原始信仰的象征,艺术活动与图腾崇拜有关。

1935年李则纲《始祖的诞生与图腾》由商务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始祖诞生的传说演进,从名号上观察始祖与图腾的关系,从图像上观察始祖与图腾的关系,以研究中国古代的图腾艺术。1936年岑家梧(17)《图腾艺术史》对图腾的地理分布、图腾的文学、图腾的装饰、图腾的雕刻、图腾的图画、图腾的跳舞、图腾的音乐进行研究,附录中国图腾跳舞之遗制。1944年闻一多发表龙凤图腾研究。闻一多《伏羲考》通过文献、画像石、青铜器、绢画、苗族口头传说、民间歌谣入手进行研究,讨论龙与图腾的关系,将《山海经》、《庄子》、《易经》等古代文献与龙图腾的演变相联系,将民族学与图腾艺术相考证。(18)郭沫若认为:

凡图形文字之作鸟兽虫鱼之形者,必系古代氏族之图腾或其孑遗。其非鸟兽虫鱼之形者,乃图腾之转变,盖已有相当进展之文化,而脱去原始畛域者之族徽也。

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何星亮博士论文《中国图腾文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纹身、彩陶、服装、民俗,对图腾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图腾观念与社会组织名称、姓氏、地名、人名、官名的起源有关。图腾的标志徽号是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现代社会的各种旗帜、标志都与图腾有渊源关系。图腾禁忌、图腾外婚、图腾仪式、图腾信仰、图腾圣物、图腾圣地、图腾神话构成了图腾艺术,如图腾人体装饰、图腾雕塑、图腾图画、图腾舞蹈、图腾音乐。在考察史前艺术与少数民族艺术时,图腾艺术研究的角度可以破译许多问题。

中国图腾艺术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大多数民族都曾经存在过图腾文化。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图腾文化的衰落期。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不少图腾遗迹。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之一。陕西、甘肃传统的仰韶文化彩陶纹样有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单体鱼纹、复体鱼纹,临潼姜寨遗址出土鱼蛙纹、五鱼纹、人面鱼纹和鸟鱼纹等,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蛙纹与鸟纹,半山类型的彩陶鱼蛙纹、人蛙纹。

图腾形象有多种艺术表现的方法。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鸟形象牙雕刻等都是图腾雕刻艺术作品。图腾形象伴随人的一生,人死以后会转化为图腾。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发掘出用蚌壳组成的龙虎图形。在内蒙古东部赤峰地区与辽宁西部沿山地区发现龙形玉器和猪龙像,这些玉器与图腾遗迹有关。史前相当于艺术家身份的人是巫师。巫师是史前掌握知识的人,能够交通天地鬼神,驱鬼请神。巫师在做法时往往能歌善舞,画符打卦,具有歌舞表演、书写绘画的才能。《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裒舞形,与工同意。”所谓“无形”即指鬼神,巫师为了请神,必须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才能够取悦于神。巫师有男有女,《说文》曰:“觋,能斋肃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史前的巫师是巫教的主要体现者,他们上达民意,下传神旨,掌握当时的科学知识、音乐舞蹈绘画艺术、口头文学和历史知识。

图腾禁忌是史前人类部落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文化体系,图腾与信仰有关,先民通过图腾与祖先的灵魂取得保护,并且将图腾刻画在自己的身上,形成纹身。原始人认为某一种动物兽类是他们同族的保护者,把图腾烙在自己的皮肉上,使它成为自己的一个部分。图腾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产生了密切的关系。纹身、彩陶、雕刻、舞蹈、音乐都与图腾有关。德国学者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认为,“模拟式的舞蹈是对于动物和人动作节奏的模仿”,受图腾的影响比较明显。格罗塞说:

在跳舞的白热化中,许多参与者都混合成一个,好像是被一种感情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蹈的感觉和动作像一个单一的有机体。(19)

图腾在当时是具有社会功能的,艺术的社会功能具有悠久历史。李泽厚《华夏美学》描述了图腾歌舞的如痴如醉,这对于研究今天的艺术展演现象依然具有启发性:

在如痴如狂、热烈激荡的图腾歌舞中,在神秘的巫术礼仪的面罩下,动物性的本能游戏、自然感官和生理情感的兴奋宣泄与社会性的要求、规范、规定,开始混同交融,彼此制约,难分难解。

古代艺术家的身份是复杂的,有巫师、僧侣、工匠、盲人、民间艺人等,现代少数民族地区藏族喇嘛画唐卡、制作酥油茶塑像,彝族的毕摩等宗教身份的艺术家,传承着藏画、宗教音乐、雕塑、史诗、文字、经书等历史文化,是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在解读史前岩画时,也可以看到史前图腾舞蹈的画面。图腾崇拜有三层含义:图腾是血缘亲属,图腾是祖先,图腾是保护神。在图腾观念的驱使下,“才会产生图腾名称、图腾标志、图腾禁忌、图腾仪式、图腾神话和艺术等”(20)。尽管图腾祭祀仪式已经消失了,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图腾通过艺术的形式还保留在漆器、乐器、兵器、舞蹈、诗歌、壁画、雕刻、建筑、服装、首饰中。图腾对艺术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图腾是部落的旗帜,部落成员团结在图腾的旗帜下,给予部落成员以信心。如巴族图腾以虎图腾为主,楚族图腾一般以凤图腾为主,越族图腾以蛇图腾为主,吴族图腾以龙图腾为主,在部落的祭器、用具、兵器、纹身、服饰各方面都可以看到图腾符号。以综合的艺术形式表现,将歌、舞蹈、音乐、绘画、雕塑融合为一体,保存图腾艺术的形态。

图腾史料遗存在民族艺术中有深远的影响力,中华民族的汉文化中,龙、凤图腾的艺术形象表现有龙旗、龙袍、龙椅、龙灯、龙舟、龙砚,在古典家具上有拐子龙、草龙图案雕刻,民俗艺术中有春节舞龙灯、端午节赛龙舟,雕刻艺术中有鲤鱼跳龙门,陶瓷、刺绣、剪纸艺术中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建筑艺术中有九龙壁,木雕艺术中有丹凤朝阳、凤穿牡丹,等等,不一而足。闻一多《龙凤》篇说:

龙与凤代表着我国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与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我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的原始的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21)

龙的形象是象鼻、鹿角、马须、蛇躯、鳞身、鹰爪、鱼尾的综合体,是鱼图腾、牛图腾、蛇图腾、鹿图腾等不同图腾的部落兼并以后形成的龙图腾部落。在龙的家族里,有麟的称蛟龙,有翼的称应龙,有角的称虬龙,无角的称螭龙,一足的称夔龙,龙头鱼身的称鱼龙,首尾各有一头的称并逢龙,还有窃曲龙、象鼻龙、饕餮龙、玄武龙、天鼋龙、草龙、马龙等。

我国东部沿海古代属于东夷少昊氏,是鸟图腾氏族活动区域。鸟图腾是太阳神的形象。山东和江苏北部出土的陶鬶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遗存,其中以白陶鬶较多,还有红陶鬶,红陶鬶与白陶鬶都是太阳神鸟三足乌的象征,是祭祀天地时的酒器。陶鬶应当是盛酒的容器,酒是液体,必须要有容器盛装;酒具有神性,酿酒、喝酒的容器必须象征酒神的形象,象征天上的太阳神鸟——三足乌。三足乌是先民们想象中的神鸟。“鬶”字从规字,有圆规的含义,用圆规画圆象征太阳。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观念,伏羲、女娲手持圆规、角尺象征开天辟地。1977年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封口夹砂白陶鬶,圆形口,口上有盖封住,盖上有筛眼,口部向上伸出鸟喙形流,细颈,鼓腹,显然是盛酒的容器。另一只陶鬶鸟嘴形的流上翘,三袋足,后部饰有短尾,器形如同鸟展翅欲飞,显然是太阳神鸟三足乌的形象。这两只白陶鬶当是祭坛上的祭祀用器,陶鬶盖上筛眼有过滤酒酿米粒的作用。先民们崇拜太阳神,以五谷酿酒。

鬶不仅仅是盛酒的容器,还是酿酒的工具,将谷子放入鬶里,加上水以后在火上蒸煮发酵,酿成酒以后陶鬶就是酒壶,喝完酒以后,由于陶鬶的三个袋足里有酒酿剩余,成为酒药,下次酿酒时发酵就很方便,古代先民以为陶鬶有太阳神三足乌的灵性,可以使稻谷与水发酵变成美酒。东夷先民是太阳之子,他们将太阳神、谷神、酒神合为一体。先民们喝了三足陶鬶盛的白酒以后,像火球滚下肚,白酒性烈如火,人脸变成红色,如同红颜色的太阳,极度兴奋,飘飘欲仙,以为附上了太阳的神灵。巫师祝酒饮酒,如神附体,说唱舞蹈,法力无边。东夷先民对太阳神的原始崇拜,通过用陶鬶饮酒,使各种艺术形式以巫师的法术展现出来。

中原地区的龙图腾与东部沿海的鸟图腾是两个最大的图腾部落,鸟图腾的东夷部落通过部落兼并,最终形成了凤图腾。《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鸾凤和鸣”即部落融合,“皇鸟”居长,而不是“凤”之配偶“凰”,后来凤作为“龙”之配偶,凤与凰合二为一,反映了鸟图腾部落的进一步合并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凤凰”形象蛇颈鱼尾,鹳颡鸳腮,燕颔鸡喙,人目鸮耳,鹤足鹰爪,龙文龟身,是各部落图腾形象的综合体。《山海经·南山经·南次山经》赋予凤以道德的含义: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凤凰是图腾的族徽,成为祥瑞的象征。古籍文献《毛诗》曰:“凤凰鸣矣,与彼高岗,梧桐生矣,与彼朝阳。”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一期文化遗址中的“凤鸣朝阳图”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丹凤朝阳”文物史料。英国社会学家拉什说:

宽泛地看,在原始社会中,文化和社会尚未分化。实际上,宗教及其礼仪是社会事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神圣的事物渗透在日常非宗教的生活之中。更进一步,自然和精神的东西在泛神论和图腾崇拜中也没有分化。巫师的角色表明了现世和来世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而祭司的功能也还没有分化和专门化。

上古中华大地主要有北蛇、南龙、东鸟、西兽四大图腾,后世有北狄、南蛮、东夷、西羌四大部族,汉代方位神有北方玄武、南方朱雀、东方青龙、西方白虎,相互交融变迁,《中山经》地区是四大部族交错杂处,争战融合之地,从这里形成了龙、凤图腾的中华民族。

周幼涛《浅谈〈山海经〉中的文化区划》(22)将全国分为九个图腾文化区,列表如下:

图腾与十二生肖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作为民俗研究的课题,上表仅缺鼠、兔、狗、猴。广西壮族图腾有乌鸦、蛇、牛、鳄、青蛙等,有鸟图腾、蛙图腾、水牛图腾、黄牛图腾、蛟图腾、鱼图腾、马蜂图腾、羊图腾、竹图腾、森林图腾(虎图腾)、黄(土地)图腾、潭图腾。(23)在广西铜鼓上有蛙的形象与鸟的形象,在骆越族先民的艺术中,青蛙是通天神的,是雷神的化身,蛙鼓雷鸣,上达于天。在广西花山岩画上布满了模仿蛙形的舞蹈人像,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四川大小凉山和云南的彝族地区,彝族以鹰为图腾,他们认为天上的雄鹰是彝族人的祖先,他们是雄鹰的后代,在彝族漆器、服装上有火、牛、羊的形象,这些形象也与图腾有关。图腾在民族服饰图案方面的表现,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常丰富,如苗族、壮族的服装民族,素有穿在身上的历史之称,他们自称是蚩尤的后代,黄帝战蚩尤以后,蚩尤的部落离开了中原地区,到西南云贵山区生活,去世以后,有灵魂随马首、马尾回中原的民族宗教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