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庄子》论天道

庄子(约前369—前286,一说前369—前289),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年轻时曾为漆园吏,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庄子》一书的思想与老子有渊源关系,并且有发展变化,庄子拒绝与统治者合作,鄙视富贵利禄,否定鬼神的存在。《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相传“杂篇”出于门人之手。关于道,庄子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庄子》卷四曰:

何为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

天道是自然规律,人道是人为的主观行为,人的主观行为与自然规律往往是相去甚远的。《庄子》载,宋元君将解衣般礴、敞衣裸体作画的画史称为真画师。丘成桐先生针对世间的争名夺利之风,进一步阐述了人之道与自然之道的区别:

行乎名利之途,入乎公卿之门,虽荣受赏,吾不谋也。得乎造物之贞,乐乎自然之趣,虽穷有道,文其兴乎。

行乎名利之途,入乎公卿之门是走人道,走人际关系的道路,是荣华富贵之道。得乎造物之贞,乐乎自然之趣是天之道,是科学家之路,甘愿贫穷之道,才能够有所创造发明。我们一直强调竞争、排名、考试,实行一种优胜劣汰的淘汰制度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斗争哲学到竞争法则,在“人之道”上用足了功夫,忽视了社会的和谐与科学与自然的发展,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研究。所以我们每年有高考状元,但是缺少杰出的科学、艺术人才,缺少巨匠大师。因为“人之道”是可以通过金钱、权力达到的,而“天之道”要排除个人的名利思想,不计成败,不计时间,甘坐冷板凳而努力追求。庄子提出“人籁、地籁、天籁”的思想,说:“毛嫱丽姬,人之所以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对于音乐,庄子认为“《九韶》在乐,鸟闻之飞,兽闻之走。”对于色彩,庄子同老子一样,认为:“五色乱目,五声乱耳。”做人要“安时处顺”,达到“哀乐不入”,为艺要“用志不分,乃为神工”。音乐的对比和谐关系,同人与人之间的礼仪、道德关系可以感应,音乐能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庄子·天道第十三》提出了和与乐的关系,提出人和与天和,天乐与人乐的概念。庄子认为乐有人乐、天乐,“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将和的理论进一步深化:

与天地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与上古而不为寿,覆载天地,雕刻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

《庄子·天运》有北门成问黄帝关于音乐演奏三个境界的问题。黄帝说我以人情来弹奏乐曲,以天理来伴演,以仁义来运行,以天道来确立。乐声如同四季相继而起,万物遵循这一变化生长,忽然茂盛,忽然衰败,生杀循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声光交流。蛰虫解除冬眠开始活动,我要用雷霆万钧之声惊动它们。乐声终结而寻不到结尾,乐声开始而寻不到起头。我又用阴阳交和来演奏,用日月光辉来烛照。乐声能长能短,能刚能柔,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不拘泥于旧态陈规。音乐声盈山满谷,约制情欲,不能以外物来衡量。演奏的乐声停留在一定的境界里,而乐声的寓意流泛在无穷天地中。我又用忘情忘我的境界来演奏,用自然的节奏加以调和,如同众乐齐奏而不见形迹,乐声传播和振动全无外力拉引,听不到声音,看不到行迹,充满于大地,包容了六极。

老子是一位言简意赅的哲学巨匠,庄子是一位擅长寓意的哲学大师。在艺术方面,庄子要求人以造化自然为师,与自然为友。《庄子·天运》借孔子问礼老子,宣扬道家的天道观: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生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阵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荀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7)

孔子对老子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书,研究旧时典章制度,拿来进见七十二个君主,讲解先王之道,彰明周公、召公的业绩,没有一个国君采用我的主张,极难啊!”老子说:“幸运啊!你没有遇到治理天下的国君!六经,只不过是先王遗留下的陈迹。哪里是先王遗迹的本源!如同足迹是鞋子踩出来的痕迹,然而,足迹怎么是鞋子呢?鸟雄雌相引诱而生小鸟,虫子雄雌鸣叫而生育,名叫‘类’的动物自身具有雄雌两性,所以自己可以生育。本性不可改变,命运不可变更,时光不可停留,大道不可闭塞,如果得道,无论怎么样都行,失去道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不行。”孔子听了老子的话以后,闭门思考了三个月,然后再去见老子说:“我得道了。乌鹊孵化而生,鱼儿濡沫而生,蜜蜂是化生,弟弟出生,哥哥失爱而常常啼哭。时间久了,我没有和造化交朋友,不和造化交朋友,怎么可以去造化人!”老子说:“可以,你得道了。”按照老庄的思想,社会的发展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纷争。汉儒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重礼仪形式,轻事物本质,走上了“人籁”的人治道路,毁灭了“地籁”的环境资源,丢掉了“天籁”的和谐合一。

庄子对儒家理论的批评是中国文化史上可贵的思想财富。儒家思想不知变异是天之道,只想着恢复周朝礼仪制度,只想着复古,感叹人心不古,却不知道社会变异是自然规律,变化是天地之道。孔子晚年学《周易》,韦编三绝,这是孔子作为学者的可贵之处。老子的思想出于《周易》,按理说《周易》应该放在道家经典文献里。但是由于孔子晚年学《易》,所以《周易》成为儒家的六艺。但是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缺少《周易》的变易精神,其思想总体上趋于保守,所以《庄子》中说孔子见老子是一种讽喻,其批判精神非常可贵。从庄子的思想角度,批评儒家思想体系的独尊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危害,儒家思想趋于保守、复古,注重礼仪形式,讲究等级制度,讲究名分,好大喜功,轻视自然科学的研究,独尊儒术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