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陵

《史记》记载,大禹在巡视江南的时候,病故于现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一带。据说大禹临终前曾留下遗言:“吾百年之后,葬我于会稽之山,衣裘3领,桐棺3寸(10厘米),穿圹7尺(2.33米),下无及泉,坟高3尺(1米),薄土阶三等葬之,勿伤田亩。”

上古之时,丧葬简朴。《周易·系辞传》记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也就是说下葬之后,不起坟堆,不在上面植树。《礼记·檀弓上》记载:“古也墓而不坟。”即葬而不起坟堆。不起坟堆者称墓,起坟堆者称坟,墓与坟的概念在远古时是不同的。

大禹的坟虽然起了坟堆,但并不高,与后世帝王奢华的帝陵墓无法相比。《墨子·节葬》记载:“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10厘米),葛以缄之。绞之……既葬,收余壤其上,垄如叁耕之亩,则止矣。”由此可知,大禹坟不过3尺(1米)来高。

大禹坟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后世之人为纪念大禹,在山下选择一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吉地,建了大禹陵,以祭祀大禹。后世所建的大禹陵,面临亭山,前有禹池。碑亭立在甬道尽头,内立石碑,镌刻“大禹陵”三个大字。碑亭南面有“禹穴辨亭”、“禹穴亭”,为后世考辨大禹墓穴所在而立。碑亭旁有一座石亭,叫“咸若古亭”,又名“鼓乐亭”,是祭奠大禹时奏乐的地方。大禹陵右前侧建有大禹庙,供后人缅怀这位治水的千古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