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及其评价标准

信息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能够使他们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敏锐地捕捉到所需的信息,并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鉴别、检索和利用,提高他们学习与研究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拥有很多优势,应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做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

1.3.1 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念、研究及意义

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旨在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和提高个体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素质,从而激发个体信息智慧和信息潜能的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作为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方面,贯穿于个体发展的每个阶段。不仅仅是培养了人们的信息检索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人们对信息环境的识别能力、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自觉性、预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1.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

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人们对联机数据库、通信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受到美国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并且正式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大学教学大纲之中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由大学图书馆来讲授完成。

198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 其宗旨是明确信息素质在学生学习、终身教育和成为一个良好公民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模型。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各种层次的信息素质宣传和培训活动。

1990年,美国“国家信息素质论坛”建立,强调用户教育应向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为核心的信息素质方向发展。同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信息素质教育结果评估大纲”。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质、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方面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九条信息素质标准。(详见本节第3段)

2000年1月,美国高校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通过了《高等教育中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对大学生的信息能力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包括5项标准和22项操作说明。(详见本书1.3.3)

2002年,国际图联(IFLA)正式成立了专门的信息素养部门,致力于促进各类型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促进信息素质教育在国际上的普及与发展。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图联(IFLA)先后发表布拉格宣言和亚历山大宣言,宣称信息素质是人们有效参与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世界各主要地区举办“信息素养培训者师资培训班”,以此来培养一批信息素质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并经由他们向各自所在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信息素质的知识、经验与技能。

英国的信息素质教育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时期即已开始。1988年设立的国家课程中,信息技术已被列为中小学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素质教育就被引入澳大利亚许多大学的教学计划中。1994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委员会“在大学教育中培养终身学习者”的报告中指出,“信息素质是大学生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必要元素之一”。

我国较为规范的信息素质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在高等院校中进行。1984年、1985年和1992年,教育部先后三次下发文件推动“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开设与普及,为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002年,在哈尔滨召开“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正式用“信息素质教育”替代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同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要求“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2.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

创新人才的培养,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动,国家竞争力的加强等,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素质教育,因此,深入研究、广泛开展、系统强化信息素质教育,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1)信息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这种情况使得信息素质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立足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才能不断培养和强化人们获取、利用和转换信息的各种基本能力。大学生只有接受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道德,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

(2)信息素质教育是人的自身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发展的社会,需要终身学习的人,需要自身不断发展的人。信息素质教育就是“授人以渔”,使人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学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不断更新的知识与信息要求大学生在努力掌握好所学的专业知识之外,不断拓宽知识面,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整理、评价、利用、创新信息,有效地促进自己的学习。

(3)信息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素质教育,使学生不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信息素质和业务素质。

(4)信息素质教育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的社会要求高水平的信息素质人才。通过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出的全方位发展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而且能够充分地利用信息、创造信息,有力地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1.3.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高校图书馆的重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指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拥有一支受过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等专业教育的人才队伍,应该和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相结合,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1.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初始和前提,要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养成信息思维的习惯,能时刻意识到自身的潜在信息需求。

(1)新生入馆教育。这是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联系的重要环节。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发放“图书馆读者指南”,开设“怎样使用图书馆”讲座等形式,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使学生了解学校图书馆的概况,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提高学生自觉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图书馆可开设各种信息素质专题讲座与培训,如中外文数据库的利用、图书的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文献传递等;还可举办“电子资源宣传月”“读书竞赛”“读者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能够明白自己的信息需求,通过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水平。

(3)开展媒体校园宣传活动。邀请计算机网络公司、学术数据库公司、信息化应用先进单位到校园内开展信息化宣传,展示新产品、新技术,通过讲解、演示包括各类学术数据库在内的信息产品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普及信息化知识,形成浓重的信息素质教育氛围,促使大学生更多地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

2.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积极开展信息素质的课堂教育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目前在高等院校中普遍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就是传授给学生捕鱼法,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为学生讲授信息知识、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以及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教给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技能,使学生充分掌握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能力。在课程的讲授中,还应注意将信息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优化学生的信息品质。

3.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4年学业进行总结的学术论文,它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创新性、专业性和通俗性。在这个阶段,应针对毕业生开设“毕业论文开题与写作指南”讲座,提高大学生在论文选题、相关资料的检索与整理、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技能。(参阅本书11.1、11.2、11.3)

1.3.3 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信息素质评价标准,是衡量信息的主体即查找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人是否达到特定的要求。它利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规范化进行,是信息素质教育评价的依据,也是准确判断人们信息素质水平的标尺。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和信息素质教育的成果,以利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对于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国外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已较成形,国内亦有相关的评价标准问世。

目前国内外主要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如下。

1.AASL标准

1998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AASL) 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3大类9项标准制定的《学生学习的九种信息素质评价标准》,是美国较早的关于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草案。

(1)信息素质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

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具有信息素质,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具有信息素质,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3)社会责任

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认识信息对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2.ACRL标准

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是目前已有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中较为权威的一种,是目前被接受并使用最为广泛的标准,由5项标准、22项表现指标构成,见表1-2。

表1-2 ACRL标准

3.ANZIIL标准

2001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高校信息素质联合工作组(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ANZIIL)正式发布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原则、标准及实践》,2004年该工作组又对2001年的标准进行了修订。该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组成,是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高校图书馆共同认可与使用的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标准一:能确认信息需要并决定所需信息的信息种类和程度。

标准二:能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标准三:能够批判地评价信息和搜寻信息过程。

标准四:能够管理所收集或者产生的信息。

标准五:能将初始信息和新的信息应用到构建新概念或者创新知识中。

标准六:能在使用信息时,懂得和遵守与使用信息有关的文化、道德、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

4.SCONUL标准

1998年,由英国的国家与大学图书馆标准协会(Society of College, 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SCONUL)提出信息素质能力模式。该模式名称上不是指标体系,但其实质依然是一个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的指标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在英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影响广泛。

指标一:识别、明确信息需求的能力。

指标二:辨别信息源的能力。

指标三:拟定信息策略的能力。

指标四:检索并存取信息的能力。

指标五:比较信息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指标六:组织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指标七:信息的整合和创新的能力。

5.《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2003年至2005年,由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承担北京地区高校图工委立项研究课题“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参照国外已有的标准,2005年正式发布《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7个维度、19项指标、61条指标描述组成,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信息素质能力体系,见表1-3。

表1-3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