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读诗经:第一次讲述中国人的情感
- 林祥征
- 968字
- 2021-04-05 04:00:07
19 周郑繻葛之战
郑庄公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诗经·毛诗序》对郑庄公特别反感,在阐释《郑风》中的《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遵大路》等时,都看成是讽刺郑庄公的诗作,其实郑庄公是春秋时代初期的一个“小霸”,一个有智慧的政治家、军事家。我们从要讲的周郑葛(今河南长葛县东南)之战的故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周平王死后,继承王位的是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周桓王对任周王朝卿士的郑庄公有成见,立即提拔虢国的国君任周王朝的卿士,以排挤郑庄公,气得郑庄公在春天派人把王室温地(今河南温县)的麦子毁掉,秋天又派大队人马把成周(今洛阳东)的谷子抢走。周桓王为此,干脆任命虢公忌父为周王朝的右卿士,把郑庄公降为左卿士(古代以右为尊),让郑庄公难看。
这个时候,郑庄公反而沉住气了,他想:周天子当今虽然没有多大的实际力量,但他还是一块可以用来号令诸侯的牌子,如果失掉了这个牌子,对自己争雄诸侯不利。于是郑庄公改变策略,来个软的。当年的秋天,他和齐僖公一块儿到周王朝觐见周桓王,以表示心甘情愿服从周桓王的任命。
郑庄公来周朝觐见这件事,让周桓王认为郑庄公软弱可欺,公元前712年,派人占领了郑国边境四个邑的土地,郑庄公只能咽下这口气。周桓王得寸进尺,不久干脆把郑庄公的卿士职位也给罢免了。这下子激怒了郑庄公,他以不朝见天子作为抗议。周桓王更是气急败坏,下了最后的赌注,即在军事上与郑庄公斗得你死我活。他在公元前707年(鲁桓公五年),亲自率领王室的军队和陈、蔡、卫等国的军队,对郑国进行讨伐,于是周、郑两军在葛这个地方摆开了战场。
周军采用了常规的战略,即周桓王率领中军,蔡军和卫军为右军,陈军为左军。而郑军采用了新的鱼丽阵法,即用左方阵对付蔡军和卫军,用右方阵对付陈国的军队。因为蔡、卫、陈的军队是乌合之众,陈国国内又正处于内乱之中,没有斗志,一打就垮。然后郑军用左右两个方阵集中优势兵力,就像铁钳一样左右攻击周王的中军,周军的中军由于没有支援,势单力薄,只能大败而归,郑军中的祝聃还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
祝聃请求前去追赶,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逼人太甚,何况是天子呢?我们国家免于灭亡,这就足够了。”
当天晚上,郑庄公还派了大臣慰问周桓王,并顺便问候了周桓王的随从。
我们常说,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郑庄公不就是很早的实践者吗?
(参见《左传·鲁桓公五年》、王贵民等《春秋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