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垄断金融资本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研究
- 胡莹
- 5696字
- 2024-03-28 12:22:14
第三节 从“占领华尔街”运动看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
2011年9月,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发起了名为“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的和平示威活动,通过和平静坐等形式,声讨华尔街金融业者。示威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华尔街金融机构外举标语、喊口号,抗议华尔街“贪婪”无止境、指责政府救助少数金融机构而使多数人陷入经济困境。“占领华尔街”运动再次唤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与诉求
2011年9月17日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爆发的“占领华尔街”示威抗议活动虽然没有统一的领导,不同的团体有着不同的诉求,但却成功地传播了美国1%的富人牺牲了99%的其他人利益的理念,也暴露出了美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有专家指出,这可能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以后第一次影响比较大的社会抗议运动。这次抗议活动最初由一家名为《广告克星》的网络杂志发起,其口号为“占领华尔街”。一小群抗议者中绝大多数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人来自美国左翼以及弱势群体。
在美国宪法日9月17日,示威者在华尔街手举标语,头戴面具,喊着口号,抗议华尔街的贪婪,指责政府为救助少数金融机构而使多数人陷于经济困境,“占领华尔街运动”正式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声称代表99%美国普通民众的这场运动已经渐显燎原之势,抗议浪潮迅速向西雅图、洛杉矶、芝加哥、华盛顿等50多个大城市和上百个小城市蔓延,出现了“占领芝加哥”和“占领华盛顿”等类似的活动。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运动的最初发起者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其发展态势如此之快。持续的抗议活动已得到部分工会组织和学生的支持,美国国内有超过70所大学的学生参与抗议活动。后来,尽管这场运动的声势比开始阶段逊色,但“占领”运动仍在延续,它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群众运动的主要标志。
随着抗议人数和规模日益扩大,抗议活动迅速蔓延到美国全国,甚至扩散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是抗议华尔街大金融机构贪婪无度、缺乏自律,敦促这些机构为危机负责,敦促政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示威者举着“我们代表99%的社会”的牌子,喊着“华尔街需为一切危机负责”“向华尔街征税”“我们要工作”等口号。示威者认为,1%最富有的人群掌握着社会财富的40%,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华尔街是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和目前经济困境的始作俑者,却得到了政府的巨额救助,而让危机的“苦果”由纳税人承担。有研究者从100条具有代表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标语口号中归纳出美国民众的十大诉求:控诉金融领域的贪污腐败,要求加强金融监管;控诉经济不平等现象,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控诉社会不公,要求社会公正;控诉失业上升,要求增加就业岗位;控诉人民权利被剥夺,要求还权于民;控诉钱权政体,要求民主政体;控诉警察暴行,要求保护和服务公民;控诉对外战争,要求人类和平;控诉环境污染,要求保护环境;控诉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和欺骗,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当前美国社会矛盾的真实写照,说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和监管当局推出的经济、金融改革措施让人大失所望,美国普通民众对经济低迷、贪腐横行、就业艰难、前途无望的愤怒已积聚到需要爆发的程度。从表面上看,“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金融业矛盾的一个总爆发。深究起来,“占领华尔街”运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二、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虚拟化”运作
曾几何时,华尔街只是一条载有梧桐树的泥泞小街,但是就在荷兰殖民者建造的这面“墙”的后面的街道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大量为各种贸易交易服务的机构。自1792年华尔街正式起步至今,它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最终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从美国的西部开发到伊利运河的修建,从铁路的兴起到南北战争,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华尔街都一直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华尔街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活教材。
20世纪60年代,华尔街在强劲的市场下重新振作,可是在与联邦政府斗争的过程中,华尔街的实力还是有所下降。约翰逊和尼克松政府奉行的反垄断政策表明,金融和工业并没有摆脱束缚,经济权力的集中和反竞争行为依然被严格监管。在美国工业转型期,华尔街一直扮演着融资者的角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银行业、证券销售业的竞争已经成长得非常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投资大军中去,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也纷至沓来。但市场的波动也越来越明显,股市对外界的影响也日益敏感。20世纪70年代,为了规避股票和债券投资承担的风险,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在美国渐渐崭露头角。华尔街出现了非股票和债券的另外的投资产品,这些金融衍生工具本来就是为保护传统金融产品而被创造出来的。
美林、雷曼兄弟、贝尔斯登、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这五大投资银行是华尔街耀眼的明星,见证了华尔街的起起落落。投资银行虽然来源于商业银行,但是两者之间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商业银行所办理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储蓄、发放贷款,在存款和贷款之间利用回报利差作为利润来源。投资银行不吸收储蓄,也不办理贷款业务,其主要业务是证券发行、证券交易、担任企业的财务顾问等。由此可见,投资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几乎完全脱离实体经济,其虚拟化程度更高。1933年以前,美国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划分上还没有明显的界限。普通银行不但可以进行存贷款业务,还可以对外销售股票和债券。因此,美国很多银行都拿着客户存入的钱在股市上进行投机行为。经历了“大萧条”之后,美国颁布了《1933年银行法》,又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法案对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从而规避了商业银行在证券业的风险。至此,美国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分开经营的模式形成。摩根士丹利就是在这一法案实施后,从摩根大通公司划分出来专门从事证券业的投资公司,而摩根大通公司继续从事之前的银行业务。几十年来,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受到法案的限制,因而美国金融投资领域的“蛋糕”被投资银行独享。被称为“华尔街五巨人”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凭借自己的超凡实力而迅速崛起。1998年,在商业银行的强烈抗议和极力游说下,《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国会废止,商业银行重新开始投资业务。然而五大投资银行在前期发展中已经积累了长足发展的实力,因此在金融投资领域,商业银行作为后来者也只能望其项背。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在金融领域首先向股东大肆举借现金,然后将这些现金投入到一些规模较大的有价证券投资组合中。同时,投资银行雇佣了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要求他们依据现代金融理论体系,设计了大量形态各异的产品模型,然后对原本根本无法科学定价的风险进行定价。之后,投资银行向这些产品投入资金,这些产品就是金融市场的衍生品,投资银行对金融市场实施杠杆操作。因此,它们只需要极少一部分保证金,就可以买到大量的产品。只要市场的发展趋势能够顺应该产品的走向,那么投资银行就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获得超高的利润。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正是凭借这样高度“虚拟化”的投资模式,成为华尔街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它们对公司经营、国家经济、世界经济的评论在全球经济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华尔街五巨人”创造了丰厚的利润,创造了“造富”的金融神话。如今,这个神话破灭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来袭后,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三大投资银行倒下了。仅存的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在2008年9月宣布将转为商业银行,这意味着华尔街投行时代已经走向衰落。次贷问题暴露出来以后,各金融机构纷纷抛售次级债,却无人敢接,而美国所有的投资银行都是靠借钱来维持日常运营,市场上流动性不足的局面,让依靠举债的投资银行无法从短期货币市场借到资金,而投资银行本身又没有存款业务,资金链一旦断裂,倒闭就在所难免了。华尔街投资银行的“虚拟化”模式造就了它的金融神话,但同时也是它走向衰落的真正推手。
美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起初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处于自由状态的,在金融监管缺位的情况下,市场投机者的破坏力是难以估量的。杰斐逊主义者关闭了合众国银行,使得美国政府在长达150年的历史中都没有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这也使得美国在历史上经历了比其他国家更加剧烈的经济震荡。由于华尔街缺乏一个健全的中央银行金融体系,致使美国资本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一个自我演进、自我探索、自我修复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股市甚至是金融体系的崩溃。而股市或金融体系的每一次崩溃,都会给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使得全社会为之付出高昂的成本。华尔街留给后人最大的历史教训之一就是一个国家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这样才能维护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减少股灾对经济的危害,而且所制定的规则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
金融监管强弱的变化其实就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两者的利益博弈中不断交替的过程。自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的改革和强化也必然会受到被监管者的质疑和挑战,并将是一个不断讨价还价的过程。从维护美国经济金融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华尔街与美国政府在根本上又是利益共同体,因此“斗而不破”是原则底线。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对华尔街进行安抚,称政府推动的金融监管改革不是“零和对局”,并非就是华尔街受损、大众受益。奥巴马一再强调,美国银行业一直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政府的很多政策决策者就是华尔街领军企业高盛的代表人物,如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本身就是华尔街的高管;而政府官员的归宿,很多也在待遇丰厚的华尔街,如前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曾担任花旗集团董事长。让华尔街投资者们长舒一口气的是,奥巴马上台后的新法案并没有像他们设想的最坏结果那样完全禁止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
三、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与赌场资本主义的兴起
“宇宙的主导者”这一称呼适用于华尔街的所有巨头,但最适合“主宰者之王”这一称谓的非高盛莫属。高盛成立于1869年,自封为“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证券及投资管理公司,服务范围遍及全球”。自1999年上市以来,高盛公司通过对银行、保险以及债权业务的整合,成为了一支对冲基金,凭借客户的充分信任和华盛顿的庇护进行反向交易,赚取丰厚的利润。在加尔布雷斯1954年出版的著作《大崩盘》(The Great Crash)中,有一章名为“我们信任高盛”,讲述的是高盛通过将风险投资信托基金销售给毫无防备的买主而酿成了大萧条。高盛与其他公司一起助推了股票的投机热潮,用其他人的资金赚取了高额的杠杆化资本收益。这些手段与金融史上最大的诈骗案“麦道夫骗局”如出一辙,都是具有欺诈性的传销。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500亿美元的损失,麦道夫制造了华尔街乃至全球金融界最大的欺诈案。让麦道夫“成功”的是犹太人的智慧,而让他英明扫地的是一个意大利式的骗局——庞式骗局。
庞氏骗局以意大利投机商人查尔斯·庞齐的名字来命名。1919年,庞齐欺骗投资者向一个原本不存在的企业投资,并且向投资者许诺在三个月内他们将会得到40%的利润回报。庞齐凭借“新债还旧债”的骗术,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来回兜转这些资金,给予他们高额的回报,以诱使更多人投资,后人把这种欺诈方式称为庞式骗局。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往往具有非常大的灾难性。麦道夫就是以高额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还给前期投资者进行的欺骗行为。华尔街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才使其最终暴露出来,否则它还将继续骗取更多人的金钱。
高盛一手构建并销售了伪造的抵押债务证券(CDO),该证券的价值依次级住宅抵押证券(RMBS)的表现而定。高盛未能将有关抵押债务证券的重要信息透露给投资人,尤其是主要对冲基金在投资组合选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冲基金做空了抵押债务证券这一事实。2007年,因为正确下赌房地产市场将会崩盘(崩盘其实正是高盛与约翰·鲍尔森引发的),垃圾资产对冲基金经理约翰·鲍尔森利用CDO赚取了40亿美元。一面做空市场,一面又建议客户购买证券,近99%售出的抵押担保证券都变质了,这就是高盛一贯的运营方式。
华尔街的文化鼓励欺诈,而且欺诈行为在获得高额奖赏的同时几乎不会面临任何风险。通常情况下,欺诈者被抓住的代价不过是缴纳无足轻重的小额罚款,与他们窃取来的财富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在华尔街,新骗局接踵而至,监管机构置若罔闻,美国政府则担当推手。金融化的美国,尤其是像高盛这样的公司,可以操纵市场轻松牟利,诈骗一代又一代的投资人,作为活靶子,公众很容易被宰割,这就是华尔街的传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发展方兴未艾,美国企业竞争的焦点日益从价格转移到创新型营销方面。资本盈余与产能过剩的出现,使得在传统型投资、生产及消费之外制造盈利机遇变得至关重要。金融化的到来无异于向投机者伸出了援手。金融寡头们对美国经济的控制从工业转向了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上演着一幕又一幕赌局,下注数额屡创新高。一个赌场式的垄断金融资本主义的格局逐渐发展起来,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利用金融市场。众多新兴的市场被催生出来,投机性游资不再热衷于商品生产线和工业设备等传统领域,而是开始进军金融业、保险业以及房地产业。金融体系作出的反应是提供了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型金融工具,如股票期货、期权、衍生品和对冲基金等等。
美国的新经济不仅没有制造出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反而使得贪婪欲望更加肆虐、更具有毁灭性,这足以成为摧毁整个国家的罪恶根源。迅速发展的金融寡头们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他们比以往更具有统治力,其统治中心正是华尔街。为了一己之私他们剥削全球各经济体,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又痛宰投资者与房主。不断膨胀的泡沫总有一天会爆炸,债务扩张程度越大,经济就会跌得越惨重。美国政府为了华尔街的利益而牺牲了公众利益,一方面将利润装进私人的口袋,另一方面又让公众承担损失,试图通过某种骗局将公众的财富转移到上层阶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工人的真实工资便停滞不前,退休储蓄等福利遭到侵蚀,家庭债务也不断攀升。垄断金融资本使大众的生活日益悲苦。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失去了理智,它们肆意剥削、极具破坏性,使得受金融资本控制的民众饱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