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壅不汗

【题解】

有表先解表,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个重要治疗原则。瘟疫,在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的情况下,医家根据这个原则,用发汗药,往往无效。其实,“有表先解表”的本意是“有邪先去邪”。伤寒有表证,即寒邪在表,理应先解表;瘟疫之邪在里,所以应先通其里。读经典贵在明其本意,不可执着于字句;临证贵在随机应变,又不可执着于书本。

邪发于半表半里,一定之法也。至于传变,或出表,或入里,或表里分传。医见有表复有里,乃引经论,先解其表,乃攻其里,此大谬也。尝见以大剂麻黄连进,一毫无汗,转见烦躁者,何耶?盖发汗之理,自内由中以达表。今里气结滞,阳气不能敷布于外,即四肢未免厥逆,又安能气液蒸蒸以达表?譬如缚足之鸟,乃欲飞升,其可得乎?盖鸟之将飞,其身必伏,先纵足而后扬翅,方得升举,此与战汗之义同。又如水注,闭其后窍,则前窍不能涓滴,与发汗之义同。凡见表里分传之证,务宜承气先通其里,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注释】

①一定之法:既定的法则。

②麻黄:麻黄或麻黄类方剂,常用于发汗。

③气液蒸蒸:在里的津气水液受阳气蒸腾而达于体表。

④水注:一种专供注水于砚的盛水器。

⑤承气:指承气汤类方剂,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译文】

疫邪从半表半里开始发,这是既定的。至于传变,有的从体表出去,有的从里面走,有的同时从表里分途而传。医生见到既有表证又有里证,就引用经论,先解其表,再攻其里,这就大错特错了。曾经见过有的医生给病人用了大剂量的麻黄汤类方剂,但一点汗都没有,病人反而表现出烦躁,这是怎么回事呢?发汗的道理,是从体内,经由中焦而到达体表。现在体内之气郁结,滞而不通,阳气不能散布于体外,就连四肢都不免厥逆发冷,又怎么能使气和津液蒸腾到达体表而出汗?就好比被捆住了双脚的鸟,想飞起来,怎么可能呢?鸟想要飞,必然要把身体往下一伏,然后先把脚一蹬,再展翅,才能飞起来,这跟战汗的原理相同。又好比水注,把后面的孔堵住,则前面的孔里一滴水都漏不出来,这也与发汗的原理相同。凡是见到表里分传的情况,一定要先用承气汤通里,里面的气一通,不用发散,大多自然能够出汗而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