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

有些能力,需要孩子自己去动手才能逐渐培养起来,也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如果总是依靠父母,那么孩子永远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小苗苗4岁,一天她的妈妈买回了日用品,正在厨房打开冰箱,把鸡蛋放在冰箱里。小苗苗本来跪在厨房的桌子上看着妈妈把买来的食品拿走,当妈妈把放鸡蛋的盒子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然后把鸡蛋从买来的食品袋中拿出来,苗苗便伸出手去抓盒子,也想帮着把鸡蛋放到鸡蛋盒里,“别动!苗苗,”妈妈大声叫道,“你会打碎它们的,最好让我来做这个。亲爱的,等到你长大一点儿再来帮忙好吗?”

妈妈无意中打击了苗苗的自信心。她所得到的印象是她太小了,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由此及它,苗苗会放弃许多努力,乖乖地等待“大一点儿”这个时刻的到来。其实一个两岁的小孩儿,只要她小心,是可以把鸡蛋放好的。如果我们看到孩子完成这项工作以后,脸上是多么兴奋地发着光,我们就会懂得这一点一滴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小伟的鞋带开了,但他怎么也系不好,然后就坐着等妈妈过来帮忙。后来,他干脆不想自己动手,只要遇上类似情况,他就大喊妈妈,妈妈很有耐心地为他系好了鞋带,一次又一次。这时的小伟会感到什么呢?他会感到他自己真的是太笨了,而妈妈真的是有魔力,能那么快就把鞋带系好。这样,小伟得到的信息又是什么呢?他觉得,算了吧,我没办法和妈妈相比,我不用努力了,以后不但鞋带需要妈妈来系,衣服也让大人给我穿吧,这样更加方便一点。

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要学习各种方法,以使自己适应,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世界中。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在无意之中给他们设置了许多障碍,而不是帮助他们。我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

在我们的意识中已形成一定的偏见,如认为只有在某一个年龄阶段,才能做某一种事情。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如果帮助我们收拾桌子,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妈妈会很快地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这样你可以保存好那个盘子,但是你的举动在孩子的内心投下了阴影,而且推迟了他的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许你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大人们常常不经心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气力。我们的每一句话,像“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乱”,“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这类话,都会向孩子们显示他们是多么无能,是多么缺乏经验。其实,往往在那个时刻,孩子是可以做得很好的,可是我们却人为地推迟了他学会本领的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这么做会使他们慢慢地失去了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忘记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闯荡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因此,身为妈妈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具体应当怎么做呢?

1.放手让孩子去做事

妈妈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他自己能做的事,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吃饭、穿衣、收拾玩具、打扫房间、帮父母做事等。我们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不给他尝试的机会,这样孩子永远什么事都不会做,都做不好。

只有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孩子才能学会自己飞翔。我们不能总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羽翼下。只有让孩子站出来面对风雨,经历坎坷、磨难,孩子才会勇于面对人生,明确自己要走的路。

2.赞赏孩子的劳动成果

当孩子自己动手做点事情的时候,无论做得完美还是有点糟糕,妈妈都要对他的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从不同的方面肯定孩子,让孩子看到妈妈对自己行为的赞赏。没有做好的地方,妈妈要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注意什么。如果整件事做得令人满意,自然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只要孩子用心做了,不管结果如何,这种心情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妈妈此时夸赞孩子,对他进行鼓励,会使孩子更加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事物,完成一项任务。

3.通过游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的本性是好动的、爱玩的,妈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天性,来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妈妈可以给孩子多买一些用手组装和控制的游戏,尽量少买自动的或者遥控玩具,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动手能力,避免他变得懒惰。比如,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积木、拼图、手动变形金刚、剪纸、叠纸、篮球等玩具,只有自己动起来,才能让玩具发挥效力,孩子自然会很乐于动手去玩了。

孩子经常在游戏中动手,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会乐于亲自动手,显示出自己很棒的能力。

4.鼓励孩子不怕失败

孩子动手能力差,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他害怕失败。孩子往往想到一些事情,但是却不敢去做,他担心会失败、会做不好,这样会遭到同学的嘲笑或者父母的批评。妈妈要帮助孩子打消这种顾虑。当孩子有什么想法时,妈妈要鼓励他去试一试,告诉孩子即使失败也没关系。关键是敢于尝试,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