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是我们的心肝宝贝,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他们时时刻刻都安全。我们总觉得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比如他会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会不小心走路跌伤,会受到坏人的欺骗,会被不良事物引诱……如果没有我们保护着,他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于是,我们“不得不”去做孩子的盾牌,帮他挡下各种各样的伤害,让他能在“纯净”的空间中向“正确”的方向成长。

可是我们的保护能持续多久呢?当孩子最终不得不从我们的保护圈中走出来时,他岂不是还要面对重重困难?因此,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是让他免受伤害的好办法。

强强4岁了,他很胆小,害怕听鬼故事,害怕打雷闪电,也害怕单独一人在家。可是强强父母的工作很忙,常常不在家,只好把他交给保姆照看。保姆很贪玩,一有机会就丢下强强到楼下找老乡闲聊、打牌。

一天,强强待在小屋里,眼看着天快黑了,保姆还没有回来,他便只好一个人吃着零食,看着电视里的动画片。这时,忽然有人敲门,强强放下零食去开门,没有问对方是谁就把门打开了。

谁知进来的是个小偷,小偷事先查明这家只有一个小孩,保姆和大人都不在,所以乘虚而入。小偷怕他哭闹,便封堵了他的嘴鼻,捆绑在客厅的沙发椅上,然后偷了东西就溜掉了。由于强强哭不出声,又害怕又饥饿,晕了过去。等到保姆回来,强强早已停止了呼吸。

其实,这个悲剧本可以避免。如果强强的父母告诉他,无论任何人敲门都别开门,或请的保姆没有偷着去打牌。小偷的行为直接导致小孩的死亡,但是强强的父母和保姆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有个小女孩,因为父母有急事回不了家,她不知所措地在门外一直等待。幸好隔壁邻居发现她,并把她领回家中,才不致在外面过夜。

后来,邻居说,妈妈在门上贴着纸条,让孩子回来后去奶奶家。可是小女孩却没看字条,只知在门口等,而不知去邻居家或给奶奶打电话。如果不是邻居发现了她,说不定她会在门外冻一个晚上。

这么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都不知道,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有点心寒。而下面这个案例则反映了孩子在处理暴力问题时的无能。

小军从小就娇生惯养,许多事情都不会做。前几天,小军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几个社会青年勒索,其中一个拿出了匕首威胁小军把钱掏出来。小军看情况不对,只好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了他们。歹徒还恐吓小军不准和父母讲。

小军回家后,妈妈看到小军脸色不好,问他有什么事,小军连声说“没有”。

接下来的几天,小军在放学回家时经常受到这几个人的恐吓、勒索,每次都是把身上的东西全给了他们。

连续几天,妈妈觉得小军花钱好像特别快,神色也不对劲儿,在妈妈的追问下,小军终于说出了被敲诈勒索的经过。

妈妈听了,觉得事情太危险了,小军也太不会自我保护了。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了。因此,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真是太重要了!那么,妈妈平时应当如何教育孩子保护好自己呢?

1.教孩子认识家庭及周围的事物

要让孩子记住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了解家庭周围的环境。在孩子稍大一点后,要让他记住父母的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要给孩子反复强化,直到孩子一口气准确报出。

让孩子认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液化气灶具、抽油烟机等家用电器。如果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酿成大祸。所以,一定不能让孩子乱触摸这些电器,以免触电、煤气外泄等。如果孩子自己要取冰箱里的食品、做饭等,一定要事先教会孩子使用方法。

要让孩子认识药品,了解一般常识。切勿让孩子品尝那些包装精致、外形美观的药品。应该把一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创可贴等,拿出来教孩子逐一辨认,让孩子了解药品的名称、用途、用法以及误吃的危险性,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2.教孩子学会自我防范

孩子缺乏分析能力,妈妈可以利用聊天、讲故事、看电视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孩子讲明社会的复杂。告诉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等。让孩子知道,任何人,包括警察,在未得到监护人允许的前提下,都不能将他带走。

现在的一些网站、报纸、杂志、图书、电影等里面有很多不健康的内容,会腐蚀孩子的心灵。要让孩子提高明辨能力,学会自觉抵制。

孩子独自在家时,一定要让他锁好屋门,如果有人敲门,千万不可盲目开门,应首先通过“猫眼儿”观察,或是隔着门问清楚来人的身份,对那些自称是推销员、修理工的人不予理睬,更不要轻信来者是送礼品或送大奖的。

如果有人以父母的同事、朋友或者远方亲戚的身份要求开门,也不能轻信,可以请他等父母回家后再来。遇到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入室内时,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迫使其离去。

妈妈也应该让孩子在学校注意自我保护,上体育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宽松合体,最好穿校服或运动服;要穿防滑有弹性的胶底鞋;衣兜应掏空,摘掉胸针、校徽、发卡等饰物;做剧烈活动时,必须摘下眼镜。实验课上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在课间休息时,应该让孩子避免打斗,更不要让孩子去“袭击”别人,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受到侵犯。

另外,妈妈要给孩子讲解一些自然常识。比如,下雷雨时不得站在大树下,不要靠墙根走,也不要拨打和接听电话,刮大风下大雨时应及时进入室内等。

3.适当地允许孩子冒点“小险”

我们不希望孩子遭遇危险,可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躲开危险呢?有一个很普遍的例子:我们告诉孩子开水很烫,可还是有很多孩子被开水烫着。这就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白“烫”是什么意思。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让他轻轻地碰一碰装了开水的杯子,让他体会到被烫的感觉,这样下次他再看见开水时,自己就会躲开。

同样的,我们要适当地允许孩子冒一些“小险”,故意在家里乱堆东西,教他如何绕开或跨过行走;走路时故意挤一挤他,让他知道如果遇到过道狭窄时他该怎么走,等等。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陪在他的左右,虽然我们不能过度保护,但最基本的保护还是要有的。而且,当孩子犯了错时,我们不要去训斥他,而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让他明白正确的做法。

4.教孩子逐渐熟练掌握应对危险的能力

我们不愿意让孩子碰菜刀,因为怕他拿不稳而切到手,但为什么我们切不到自己的手呢?因为我们熟练了。所以,我们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能熟练处理各种危险,让他也能积累一些处理危险的经验。

我们可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让孩子接触更多类似于做饭这样的事情,让他多动动手,在做之前我们要将工作的要领完整地教给他,最好还要示范给他看,然后就是放手让他去做。当孩子从不会到学会,再到熟练之后,我们还用担心他遭遇危险吗?

5.设置危险情境锻炼孩子

有时候,父母只告诉孩子遇到危险如何自救、走丢了应该怎样正确求助等,但孩子有可能并不会真正解决问题。或许孩子可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因为没有训练过,到事情真发生的时候,就会发懵。所以,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应找机会给孩子设置一些危险情境,让孩子接受锻炼。

小松与妈妈一起去商场,他看见柜台里有一个机器人玩具,就站在那里看。妈妈以为儿子跟着自己,所以就一直朝前走,当她跟儿子说话没听见回应时,才转头去看,这时候已经发现儿子不见了踪影。

妈妈大惊失色,急忙去找商场工作人员,准备让他们广播一下寻找儿子,却意外地发现儿子也站在那里,正在请求工作人员帮助广播寻找妈妈。小松的妈妈看到儿子镇定的模样,知道平时训练儿子遇险自救有了成效,十分欣慰。

孩子经过遇到危险情境自救的多次演练,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况发生时,才会镇定自若,用最有效的办法使自己尽快脱离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