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联网+”的本质内涵

“互联网+”的关键不在“+”,而在“网”。网的意义不仅是连接,更重要的是交互,以及通过互动衍生出来的种种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最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人类发展水平。

对“互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互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构建的一个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的网络信息系统。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是借助互联网的网络系统,“互联网+”是互联网接入方式和端系统的延伸,也是互联网服务的拓展。

(二)“互联网+”实现了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无缝整合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它的实质就是将世界上的人、物、网和社会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使世界上人类的生活活动、生产活动、经济运作、社会活动更加智能化地运行。

(三)“互联网+”的六个基本特征

通过“互联网+”的概念可知,“互联网+”是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采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所以,一般认为,“互联网+”具有“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

1.网络化

网络化是“互联网+”的基础。无论是M2M、专网还是无线、有线传输信息,感知物体,都必须形成网络状态;不管是什么形态的网络,最终都必须与互联网相连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2.物联化

人物相联、物物相联是“互联网+”的基本要求之一。“互联网+”可以让人们和物体“对话”,让物体和物体之间进行“交流”。可以说,互联网完成了人与人的远程交流,而“互联网+”则完成人与物、物与物的即时交流,进而实现由虚拟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的连接转变。

3.互联化

“互联网+”是一个多种网络接入、应用技术的全方位集成,也是一个让人与自然界、人与物、物与物进行交流的平台,因此,在一定的协议关系下,实行多种网络融合,分布式与协同式并存,是“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与互联网相比,“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具备随时接纳新器件、提供新的服务的能力,即自组织、自适应能力。

4.自动化

通过数字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根据事先设定的运算逻辑,利用软件自动处理采集到的信息,一般不需人为干预;按照设定的逻辑条件,如时间、地点、压力、温度、湿度、光照等,可以在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自动地进行数据交换或通信;对物体的监控和管理实现自动指令执行。

5.感知化

“互联网+”的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就像视觉、听觉和嗅觉器官对于人的作用一样,它们是“互联网+”的感知元器件。

6.智能化

所谓“智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互联网+”的产生是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融合的结果,从其“自动化”“感知化”要求来看,它已能代表人、代替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智能化是其综合能力的表现。

“互联网+”不但可以通过数字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数据,也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一般不需人为干预,还能按照设定的逻辑条件,如时间、地点、压力、温度、湿度、光照等,在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自动地进行数据交换或通信,对物体实行智能监控和管理,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透明地获得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