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微表情与心理学:我们的身体会说话
- 和力
- 3080字
- 2020-11-26 11:08:33
我们的身体“会说话”
身体语言又称肢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来传达人的思想,代替口头语言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
很多人相信身体语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而且比语言表达更真实、更可信。人类学家雷·博威斯特研究发现,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即身体语言完成的。他还对上千次销售和谈判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商务会谈中谈判桌上60%~80%的决定都是在身体语言的影响下做出的。
人的话语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而身体语言则常被用来进行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因而,在某些情况下,身体语言甚至可以取代话语,发挥出传递信息的作用。例如,一位女士无须开口说话,仅仅通过“眼神”,就完全可以向某位男士传递出一种非常明确的信息。
有些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不要忘了,每个观察你的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判断和分析你的每一个行为或动作,正如你也常常不经意地在观察、判断或分析别人一样。
你无论是进入会议室,还是宴会厅;是高尔夫球场,还是董事会,你的身体语言有时先于口头语言已经悄然地和别人进行交流了。通过你的走路姿势、站姿、坐姿、神态、表情、目光等,你已经在用无声的、丰富的语言告诉人们你是谁、你的心态是什么样子的,你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你是对生活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还是消极对待人生的失败者。
刚刚毕业的李小姐在参加某外资公司的招聘面试时,当主考官让她将椅子挪近一点坐时,她并没有在意,放椅子时发出了较大的响声,结果她失去了这个工作机会。事后,李小姐深有感触地说:“我当时把应聘时可能需要考虑的细节全都注意到了,比如衣着整洁干净,自荐材料制作精美,回答问题也可以说是干脆利落,但我万万没有想到主考官要我挪椅子竟然也是一种考法。”
无独有偶。
某名牌大学的一个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去求职。在面试时,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毕业生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跷起二郎腿,还不时地晃动。如果在家里,这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姿势,但在面试的情境中则非常不合适。结果,负责面试的人连一个问题也没有问,只是客气地说:“回去等消息吧。”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
心理学教授马拉比认为,身体语言可以用于了解交流者之间的关系、条件和处境,了解他们是职业型的、亲朋型的,还是上下级、师生或其他关系。通过身体语言我们可以表达口头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尤其是在与那些位置高于我们的人交流时,身体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展示自己,缩短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可见,身体语言是多么微妙而重要!
目前,有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他们不仅要求求职者具备较高的学历、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同时还要求求职者具有较好的修养和心理素质。身体语言的作用提醒求职者在面试时要格外注意每一个细节,因为我们的身体“会说话”。
一位应届毕业生在应聘一家广告公司时,就很好地把握了身体语言这一点。事后,他绘声绘色地说:“应聘不同于谈判,不能用眼睛逼视对方,这样会使对方产生一种戒备心理,不利于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和交流思想。因此,面试时,我的眼睛通常只盯住主考官鼻尖下方到嘴唇上方的那个部位,这样,对方在说话时我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并能够快速地调动思维,做到准确及时地回答问题;我的表情不会过于拘谨,始终保持自然,再不时配以真诚的微笑,表示我对对方所说的话能够理解和认可,所以我们谈得很融洽,我的应聘也很顺利。”最后,这位应届毕业生很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
在西方的商业领域和政治领域,领导者们大都对身体语言在领导中的作用有深刻理解。美国作家威廉姆·丹福思曾这样描述过:“当我经过一个昂首、收下颚、放平肩膀、收腹的人面前时,他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激励,我也会不由自主地站直。”
因此,很多“大牌人物”都将身体语言的训练当作一门重要的功课,并通过良好而有意识的训练,最终使他们的举止变得优雅。
在戴安娜葬礼的电视节目中,人们会很快地区别出皇室人员和非皇族的社会名流。因为皇族成员从小就受到了正规、传统的皇家标准礼仪训练,他们的每一个举止都流露出自豪、高贵和优雅。无论你多么不喜欢查尔斯王子,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确实能够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他没有太多的动作,但是他与众不同。他的双手永远不会防范地放在腹前,而这个微小的动作,就可以把久经风云的大政治家、皇族和普通人区分开,把一个自信的人和一个腼腆的人区分开。
丘吉尔首相有一个经典手势——“V”形手势。比如,在当选首相的时候,在发表演说的时候,在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时候,在法西斯土崩瓦解的时候,他总是喜欢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一个豪迈的“V”形手势。现在,“V”形手势已成为世界通用的手势了。正如他的夫人克莱门蒂娜于1953年12月10日代丘吉尔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所说:“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心中的信念和希望。”
法国的戴高乐在发表演讲时总是耸起肩膀,做出好像要抓住天空的手势,用来有效地“煽动”人们的情绪。
这种利用各种“手的表情”来增强说服力的方法并不只限于政界或演讲中,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要想增强说服力或得到对方的肯定,手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为了让他人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印象,一定要注意用一些比较好的肢体动作帮助你交流,比如手势、表情。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身体语言的特征和象征意义,看一看它们在人与人的交流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1.目光与面部表情
眼睛可以反映人的情绪、态度和情感变化。情绪变化首先反映在瞳孔变化上。情绪由中性向愉悦转变,瞳孔会不自觉地扩大;令人厌恶的刺激物则会使瞳孔明显缩小。情绪状态由“晴”转“阴”时,亦有同样的反应。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身体其他部位的行为、动作也与目光接触有关,如果缺少目光交流的支持,人际交往过程将会变得不顺畅,甚至很困难。
人的面部借助数十块肌肉的运动来准确传达人的不同心态和情感。任何一种面部表情都是由面部肌肉整体功能所致,但面部某些特定部位的肌肉对于表达某些特殊情感的作用更明显。例如,嘴、颊、眉、额是表现愉悦的关键部位;鼻、颊、嘴可以表现厌恶;眉、额、眼睛、眼睑可以表现哀伤;眼睛和眼睑可以表现恐惧。当目光与面部表情不一致时,目光是表达个体真实心态的有效线索。
2.肢体语言
谈到由肢体语言表达情绪时,我们也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一般含义,下面略举一二。
鼓掌:表示兴奋。
顿足:表示生气。
垂头:表示沮丧。
捶胸:表示痛苦。
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
双手外推:表示拒绝。
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
双臂外展:表示阻拦。
搔头或搔颈:表示困惑。
搓手、拽衣领:表示紧张。
拍头:表示自责或恍然大悟。
耸肩:表示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
双手举过头顶:表示暴怒。
双手往上伸直:表示激动。
双手枕在头下:表示舒展。
一只手托着下巴:表示疑惑。
耸肩、双手外摊:表示不感兴趣。
颔首、双手放在胸前:表示害羞。
3.人际距离
人类学家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最亲密的人,彼此可以接近到0.5米;有私交的朋友,彼此可以接近到0.5米~1.25米;一般公共场所的陌生人在交谈时,彼此间的距离通常维持在3米以上。此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出来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人际距离”。显然,人际距离的变化是人与人交往时在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持距离。如一方企图向对方靠近,对方会自觉地后退,双方仍然维持相当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