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理学家眼中微表情的秘密

心理学家为何可以对坐在桌子另一端的那个人的内心了如指掌?难道他们有特异功能?他们真的能够通过表情甚至微表情了解那个人的内心活动吗?其实,并不是心理学家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们深谙表情甚至微表情的奥秘。

心理学家通常有着“格物致知”的本领,如果你要问他们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侦探大师”,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一切都是心理学的功劳。

心理学家史密斯经常会被问及同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对人的表情产生了兴趣?”

史密斯听后常常会讲他自己的故事。8岁那年,史密斯从古巴来到美国。最初,史密斯和成千上万来美国的移民一样,去了学校,但他完全不会讲英语。然而,史密斯很快发现,要想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打成一片,自己必须要对周围人的第二语言有所了解,这个“第二语言”就是身体语言。

后来,史密斯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他知道了人体就像一个“布告板”,人通过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向他人传达自己的内心活动。再后来,史密斯发现身体语言很多是细微的动作,尤其是人的表情很多是极其细微的,转瞬即逝,不易被他人捕捉到。

史密斯曾为了验证人们的面部表情及细微表情能反映人内心活动这一结论,去到一所学校,想看看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感觉。史密斯首先注意到的是,当他走进教室时,真心欢迎他的老师或同学会挑起眉毛,眼睛发光,微笑着友好地招呼他;相反,那些对他没什么兴趣的人则会轻轻地斜视他,或者嘴角微微抽动,一副不屑或不在意的冷漠表情,或脸上根本就没有表情,这些不太欢迎他的人的面部表情都是细微表情,尽管转瞬即逝,却是那种一旦被察觉就永远也忘不掉的表情。

人的表情所反映的好恶、美丑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内心真实的想法。现今,微表情已不仅仅限于面部表情,还包括人的行为动作透露出的信息。人们的身体表现出的微动作以“另一种方法”让他人了解了鲜明、生动、具体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表情”。人的身体行为的传情达意,与面部表情的表现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样的,即展现人的内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