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编辑出版教育透视
- 李建伟
- 2838字
- 2020-12-10 16:57:27
序
一
李建伟教授,作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又作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带头人,他主张以“编辑出版学”来命名这个由中国人创建的特色学科与专业,并从事这个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达10年之久。
他为什么这样坚持呢?不仅由于他做过《中学语文》杂志的主编,也不仅由于他没有别的学科专业情结,大约是由于他曾在中文系做过古汉语的教学工作,对文字、书法和校雠研练有素,所以,对这个“用莫大焉”的新兴交叉性学科和专业一见钟情,特别挚爱,研究和教学都毫无羁绊。
本来,编辑学与出版学,这两个学科术语都发端于现代中国,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的媒介传播学。“出版学”这个词,20世纪30年代由杨家骆先生提出,但他未及研究就辞世了。“编辑学”则在20世纪40年代末,由广州国民大学教授李次民先生在新闻系开设了一门“编辑学”课,著作了一本《编辑学》书,由广州当时的自由出版社印行。该书分为22章,详细研究报纸的版面编辑、副刊编辑与杂志(期刊)编辑,对编辑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编辑学的性质功能,乃至编辑艺术和技巧等都作了创新性阐述。这本专著在一套八册的“新闻学丛书”中独树一帜,基本上开创了这门学科专业。
细讲起来,编辑学是创造媒介定本或母本的学问。原本由报纸等媒体编辑创造版面并借此版面传播编者创意的编辑活动,用之于图书编辑,往往在图书媒体出版之前就要先期完成审编定稿等编辑任务,所以编辑活动通常早于出版活动。又因编辑活动从来不是一次性的孤立活动就能完成全部审编校理工作,而是连续不断地协同原创作者的稿本和阅读者所需要的文本,三相交互,共创共享式的反复作业,才能完成其创造更多新媒介的任务。譬如互相关联的丛书、类书媒介和连续性的报纸期刊等媒介。这些媒介从整体上说,都是由编辑创意而架构成各种各类媒介结构体系,所以编辑活动又是大于出版活动的。特别是从一系列的媒体所负载的种种文化内容上说,编辑不仅要创造多种媒体的符号模式,更要创造媒体的内在文化结构和整体思想趋势和走向,以便影响社会舆论。
当然,毫无疑问,编辑活动绝对离不开出版活动,必须由出版活动将编辑审编好的稿件定本,通过抄写刻版、制版和印刷等工序并实施发行营销等商务工作,才能推动媒介实现其传播文化的特殊价值。出版之所以称之为学,正是由于出版印制与发行营销的图书、报刊等是文化媒介,而与一般的工商贸易所做的物质商品不同。
这样说来,编辑学与出版学,其实是一个学科链。犹如一条长河,上游创编文化媒介结构的编辑活动,与中游的印刷出版工业生产活动,以及下游的发行传播商业活动,连接成为一条整体的流动的文化产业,完全是顺理成章的。而编辑人才和别的专业人才一样,是需要专门的教育和培养的。所以,《中国编辑出版教育透视》这本著作的研究和出版,既合乎历史发展的实际需要,又合乎逻辑推论的思想理路。
二
编辑出版学学科专业教育,在河南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先有编辑学而后才链接上出版学,从而形成编辑出版学这个专业教育系统的。但它起点较高,一开始就招收攻读编辑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因为当时在国内外有关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学术研讨中,大多数学者认为编辑学主要是关于创构媒介文化思想内容的,而出版学则主要是制造和复制各种媒介形态,如图书、报刊之类出版物,电影、电视片,戏曲、歌舞等演出节目,并经营发行的。1960年,文化部出面,对我国的编辑出版轨制进行过一次试验性改革,把上海7家国有出版社所属的编辑部统合起来作为事业单位管理,保障其编辑的文化内容质量;又将7家出版社的印刷和发行部门统合起来,作为出版企业单位来管理,保障印刷工业与发行商业的顺利发展。虽然这场改革试验不久就停止了,但它的经验值得关注(具体情况可参见拙著《编辑学理与媒体创新》第235页)。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以前,我国出版界普遍实行“编——印——发”一条龙轨制。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一条龙似乎调过头来,出现了以市场发行营销为龙头的“发——印——编”轨制,编辑的文化事业性,渐渐被出版的工商企业性所主导。这就再次引发了对编辑学与出版学二者关系的讨论。问题的实质是以出版学包括或代替编辑学呢?还是以编辑学包括或代替出版学?抑或是二者前后链接,形成一个以编辑的创新文化内容为主导而以出版的工商企业手段为基础的复制媒介、传承文化的产业链呢?
三
这个问题提到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下面,除了挂着一个老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以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中国编辑学会”。许多大学既设有“编辑学专业教育”系科,也设有印刷出版学、图书发行学等专业教育系科,有的还在管理学院中设置图书管理专业教育系科,可以说是多花齐放,多家争鸣。教育部则想把这些各自不同但又大体上都属于新闻出版与影视屏幕传播的学科专业整合起来,于是在《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上,设置了一个从西方引进的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分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以重复叠加代替综合教育。那么,编辑出版学属于新闻出版还是属于影视传播呢?然而,社会发展一点也不遵从人们的教育观念,特别是数字化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结合与迅猛发展,不容分说地提出了网络编辑人才问题与数字化出版问题。基于高科技创新的各种媒体接踵而来,怎么培养这些新媒介或全媒体的编辑出版人才,我们的高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如何及早进行数字化的编辑出版基础教育,编辑出版学这个日新月异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及其综合性实践训练等,向教育、向学校持续性地提出了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河南大学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践行和研究这个课题,但总感到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形势。
2002年,河南大学根据教育部的教学改革与开放精神,结合本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特别是编辑学硕士学位教育的条件,将编辑出版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结合起来,增加了新闻专业,成立了新闻与传播学院,后又增加了艺术编导专业。这个新闻与传播学院刚刚成立时,既没有新闻学专业,也没有传播学专业,而是由编辑出版、广告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三足鼎立支撑的学院。此后,逐步发展,形成了五个专业系科,并将新闻学硕士授予点扩展到整个学院的五个专业系科,每年招收100多位硕士研究生和1200多位本科生,成为学科、专业较为齐全的传播学院。即使这样,编辑出版学仍然是我们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科专业。显然,李建伟院长对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规模扩大了,人员增多了,课程体系相对完善了。教育部在2007年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也给予了相当高的评分。但我们自知,还有不少的工作环节显得薄弱,师资结构与课程设置还不够匹配,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教学质量还需努力提高。而当前正是我们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修炼内功,对学院加强软件建设,力推转型升级并强化特色教育的大好时机。
应该说,《中国编辑出版教育透视》一书此时问世,正合时宜。望能引发更多、更深、更好的专业教育研究著作。
王振铎
2012年5月10日于河南大学仁和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