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一个国家的发展快慢,和它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及其完善程度有密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法规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主要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制度性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走向制度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建立、完善和发展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与当今世界其他制度体系相比较,具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优势,符合我国国情,代表人民利益,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有利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化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加以验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理论的与时俱进催生制度的与时俱进,道路的不断拓展需要制度的不断完善。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我们有了一个制度框架与制度体系,但是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制度的定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依然在探索过程中。社会的不断发展当然需要制度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通过持续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培育生长点、释放生命力、展示优越性。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诚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的新成果,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的不同道路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新成果,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而言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制度形态展现,它是相对于其他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有机统一,使我们能从完整的意义上更好地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布局、总任务,更好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共同信念,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社会理想。

作者简介

郭杰忠 1964年1月生,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教授。现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同时受聘江西省委党校、南昌大学等多所高校任兼职教授。江西省哲学学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江西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科带头人,首席研究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聘任为常务理事,为该中心聘任的江西唯一研究人员。

近年来,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重大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研究成果《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研究》被评定为国家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主持在研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主持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3项,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2项等。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政治》《前沿》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论著、调研报告8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5项成果获江西省一等奖,5项成果获江西省二等奖,有的成果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有的被有关部门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