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样本

本书使用的数据来自2013年7月至8月所进行的一项全国性的民意调查。问卷、样本以及实际调查程序都是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设计的。抽样调查包括全国9个省与直辖市的45个县,在每个县调查8个村庄,每个村庄分别调查10位居民,共计调查360个村庄、3600位农村居民。课题组招募了来自抽样点所在县或地区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经过培训和考核,承担此次调查的资料搜集和入户访问工作。

本次调查,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以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作为参考,选定了湖南、河北、山西、甘肃、广东、浙江、北京、黑龙江和山东9个省与直辖市进行关于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治理和公共服务现状的调查。

参照选定的9个省与直辖市2011年的统计年鉴,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参考指标,按照从低到高对每个省与直辖市内的不同县进行排序,使用等间距抽样抽出8个县作为该省的调查对象。在每个被抽取的县级单位中,采用PPS抽样选取5个村庄,每个村庄访问10位村民。

具体的抽样过程如下:

步骤一:根据2011年全国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作为抽样资料,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进行排序,使用随机数表从1到3中选取一个数作为起点,然后按照间隔为2依次选出9个;

步骤二:分别查找2011年各地统计年鉴,按照各县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在每个省区市内对各个县级单位进行排序,分层抽取5个县作为调查的二级单位;

步骤三:在每一个被抽取的县里,使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抽样)的方式选取8个村庄进行调查;

步骤四:在选取的8个村庄中,由访问员随机发放10份农村居民问卷和一份村干部问卷。

调查从2013年7月开始,到2013年8月结束,课题组实际上调查了348个农村行政村,3698位农村居民,问卷实际回收率达到97%。其中,这3698个农村居民会被问及一系列问题,如信任、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交往、政治信任、民主价值、民主参与、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等。村干部(村委会的主任或村党支部的书记)从348个村庄样本中挑出,他们会被问及这样一些问题,如村庄背景、经济发展、村庄预算、公共产品的供应,以及他们的自我评价。通过这两个步骤的采访,就产生了两个独立的数据库:一个建立在村民个人的反馈之上;另一个建立在村干部的反馈之上。

就像其他许多在中国所做的民意调查一样,这项调查产生了两种结果:描述性结果与相关性结果。这两种结果都将在本书中提及,它们能为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的研究做出两个方面的重要贡献。首先,尽管该调查的描述性结果(如那些关于社会资本分布的结果)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可是从研究农村地区社会资本演变情况的角度来看,它们确实有助于为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的后续研究建立一些必要的数据基准。从跟踪研究的视角,这些基准是格外有用且重要的,因为这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调查极为少有。

其次,这项调查捕捉到了社会资本最基本的因果关系。在相关性结果中,绝大多数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因果性的。因此,除了描述性的统计分析之外,本研究的重点是进行因果性的分析,也就是探究社会资本的存量会不会影响村庄的经济发展与治理效果。因果性的分析往往揭示的是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性联系,这种本质性的联系往往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轻易发生变化。该调查的相关发现一方面涵盖了两种社会资本(跨越型社会资本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包括了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治理和民主参与。因此,可以说,该调查中的数据有着广泛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农村地区社会资本的水平及其重要性。

除了大规模的抽样数据之外,笔者还在8个精心选取的典型村庄(邢庄、凤山、集水、大旺、大溪、武阳、铁乡与燕西)进行了田野调查,作为辅助性的论证材料。为了尊重被调查对象的隐私以及出于事先与被调查对象达成的口头协议,此处笔者对8个村庄的名字进行了化名处理。

笔者采取了参与式观察、深度个人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等方法来收集第一手的资料。通过这样一种弹性的研究程序,笔者获得了大量关于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的存量分布以及如何发挥效应的直观文字材料,从而有效弥补了大规模抽样调查所缺乏的鲜活故事。通过这些鲜活的故事,笔者强调了社会资本研究所具有的动态性、建构性和演进性,并力图避免西方社会资本理论家片面强调普遍性规律所带来的研究误差。

笔者相信,在我国农村从事社会资本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理解和阐释农民们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对各种统计变量间的关系和规律给出一种简单的相关性描述。正因为这样,案例研究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度分析就是聆听农民们的言谈话语以获得对其世界观的洞察,审视其依照传统的方式认知世界的途径。

除了社会资本以外,笔者认为有三个一般特征对于农村的发展尤为重要:区域位置、与集镇的距离以及村庄规模。为此,笔者根据这三个特征选取了8个村庄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它们分别是邢庄、凤山、集水、大旺、大溪、武阳、铁乡与燕西。首先,区域位置就是村庄的地理位置。中国幅员辽阔,而且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地区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比中国其他地区都要发达。所以,不同的区域位置就可能对其政治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邢庄、大溪位于东部地区;凤山、武阳位于西北地区;集水、铁乡位于南部地区;大旺与燕西则位于中部地区(见表1-1)。

表1-1 8个典型村庄的背景情况

其次,与集镇的距离就是指村庄与最近的集镇的距离。根据以往的研究,与集镇的距离可能对农村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村庄距集镇越近,它获得发展的机遇与资源就越多。集水、铁乡与其最近的集镇距离最近;大旺、燕西距其最近的集镇较近;邢庄、大溪与其最近的集镇距离适中;凤山、武阳距其最近的集镇最远。

最后,村庄规模是指案例中村庄的常住人口数量。大的村庄因其人口较多,也就容易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资源与财政补贴。因而,村庄规模对村庄的政治经济发展也可能有着重要影响。邢庄、大溪常住人口数量较大;集水、铁乡的常住人口数量大;大旺、燕西常住人口数量适中;凤山、武阳的常住人口数量则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