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研究述评

青原行思的碑铭在唐武宗灭佛时被毁,其本人的作品和公案流传下来的也零散晦涩,以至于著名学者吕澂说:“古本《坛经》中也无他的名字,后来才加上去。说他在慧能处为时不久就回江西去传播禅法,影响似乎不大,传其法的是希迁。”[7]古人对于青原行思的评价一般都用诗化的语言来表述。例如:

五代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说:“曹溪门人,出世庐陵。唯提一脉,迥出三乘。泽中孤烛,火里片冰。许君妙会,说底相应。”(《祖堂集》卷三《静居》)《归真之塔赞》说:“圣谛不为,落何阶级?火里莲花,雪中红日。显发大机,掀翻古辙。千里绳规,三宗祖鼻。”

宋代释赞宁:“濡润厥躬,贞谅其性。出尘之后,纳戒已还。破觚求圆,斫雕为朴,厥志天然也。往韶阳见大鉴禅师,一言蔽断,犹击蒙焉。既了本心,地祇迭告,还复吉州阐化。四方禅客,繁拥其堂。”(《宋高僧传》卷第九《行思传》)

明代郭子章说:“七祖所悟之禅,所证之果,又岂末代初机所能思议其万一哉!诚如是,谓青原亦迦文之灵山亦可,初祖之少林亦可。不独吉州一郡之名山,实乃震旦共瞻之丛林;不独圆究一心,可绍隆祖印。”(《青原志略》卷七《青原万人般若缘引》)

静、筠二禅师、释赞宁和郭子章对青原行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语言过于诗化、概括过于抽象,对于现代人认识青原行思和青原禅法在历史上的作用帮助并不是很大。

笔者通过对国家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及知网等著名资料库的检索,发现现代学人还未有对青原行思和青原禅法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但在探讨其他问题时会偶尔论及青原行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生平业绩方面

对于青原行思的生卒年和籍贯,学界一般沿用《祖堂集》和《景德传灯录》的记载,说他是现安福县人,生年不明,卒于开元二十八年(740)。这方面考察得最详细的是韩溥,他有些不同于前人的观点。韩溥根据青原山明正德十年乙亥(1515)《青原净居寺钟铭》、清康熙乙酉年(1669)《青原志略》和民国三十六年(1947)纂修《(安福县)笪桥刘氏总谱》,考证出行思生于671年,卒于738年,是安福县严田乡龙云下刘村人(参见《江西佛教史》)。韩溥虽然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所用资料为明代之后的资料,是否确切可靠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关于青原行思的生平业绩,学界鲜有详细的论述,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1.避而不谈

任继愈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吴立民的《禅宗宗派源流》和美国学者斯坦利·威斯坦因的《唐代佛教》。

2.一笔带过

潘桂明:“青原行思,古本《坛经》中尚无他的名字……有关他的禅法已无确切记载。”[8]

麻天祥:“慧能门下还有青原行思,行思有弟子曰石头希迁。”[9]

汤用彤:“慧能弟子有青原行思,亦为上座,其弟子有石头希迁。此派至唐宋之际,渐衍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10]

杨曾文:“行思在传法时,为了启发弟子自己觉悟,已经开始采取所问非所答的方式。”[11]

郭朋引用《传法正宗记》卷七说他“初于大鉴之众,最为首冠”;后“居青原山静居寺,最为学者所归”。从此便开青原一系,因此被称为“青原行思”。[12]

3.语焉不详

日本忽滑谷快天:“慧能深器之,门徒虽众,行思居首。得法既熟,住吉州青原山静居寺,鼓吹玄风,顾称青原,其门叶称青原下。玄宗开元二十八年顺世……希迁之见地可称能透达摩宗之真髓,得慧能大全之旨。”[13]

(二)行思公案方面

学界对青原行思的公案一般都论述得比较简略,甚或释读失准。杜继文等人认为:“关于行思的思想,《祖堂集》只让他扮演一个粃糠神会的角色。”[14]他们的观点无疑正确,可惜没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礼山等人对这宗公案做了一番浅白而有违时代语境的释读,[15]恐尚有商榷余地。

(三)禅法传承方面

禅宗“一花五叶”中的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源于青原行思,禅宗的半边天下属于青原系,一千多年来对我国的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学界对天皇道悟和药山惟俨的法脉继承有不同看法,引发曹洞宗、云门宗和法眼宗是否属于青原系有争议。

万毅通过对云门宗形成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道悟其人其事考察,以及云门宗创始人文偃与南岳怀让、马祖道一一系禅师如睦州陈尊宿和灵树如敏渊源的辨析。指出:“云门宗虽属于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系的法脉,但其形成也与南岳、马祖系有着密切关系,对云门宗法脉归属问题的争论,乃是后世禅门自严门户、妄造争端的结果。”[16]

徐文明则说:“曹洞宗上承药山,本属南岳,后来却被划归青原。曹洞宗至曹山本寂、云居道膺止,对于上代只追述到药山惟俨,并未明言自己的归属,而到云居道膺下一代,皆称己宗为石头传人,可见宗门之改换始于此时。”[17]他还进一步论证说:“属于药山门下道悟系的禾山(无殷)一直到五代末年及宋初时仍然坚持南岳与荷泽两家并立之说,不承认青原系的地位,这表明药山一支未必出自青原……禾山的看法不只是个人的意见,而是药山一派的主流观点。”[18]徐文明的理由有三:第一,马祖之后,洪州宗势力北移,南方渐为石头宗天下,本来包含石头法乳的曹洞宗改宗就变成依时顺世的自然而然行为;第二,药山惟俨在马祖门下地位低微,划归石头门下身价倍增,称为嫡传大弟子;第三,以石头宗替代荷泽宗。他似乎对禾山无殷的话做了过度诠释,其观点值得商榷。

综上所述,青原行思和青原禅法的研究远谈不上深入、细致、系统,这是我国禅宗史、佛教史、宗教史和文化史研究中的一大缺憾,本书试图对青原行思做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