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国际音乐时代与唐代审美文化的繁荣

自北魏开始的胡乐入华,从律、调、器、曲、词和表演方式等各方面深刻地影响了隋唐音乐文化的发展,开启了后世音乐的先声,并且点燃了中原传统音乐封闭已久的内在情感。

胡乐是来自西域的音乐品种,记录和印证了中国与世界广泛地区的文明交往。一方面,它具有音乐艺术的普遍形式,集舞蹈、歌唱、音乐、表演于一体;另一方面,西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使胡乐自己具有不同于中原固有传统音乐的个性。来自不同文化生态环境中的胡乐共同注入中原文化中,使隋唐音乐形成横向空间上的开放结构,而胡乐和华乐(中原传统音乐)碰撞迸发的艺术灵感在当时的礼乐制度、宗教信仰和感性生活中都有所体现。纵向上,胡乐的内涵在中原文化基因中一直延续至今,通过将各时代文化特征的融入形成了中国音乐特有的开放结构。在这种双向建构下,胡乐的传播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历史面貌。唐代文化具有多元的属性,胡风华风共存于其中,这种审美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形成的推动力来自哪里?唐人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辨的双向展开如何形成?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所欲探讨的内容。

古代音乐难以复制,然而今人却可以通过种种渠道感受唐人对胡乐的倾情之心。通过对音乐古谱学、音乐民俗学、音乐形态学发展和应用,音乐历史学的研究必将会使原始胡乐的形态也将逐渐呈现出来,而种类繁多的西域乐器,风格各异的胡韵胡声,必然丰富和活化音乐史研究。本书的研究正是力求在研究对象这一点上建构起更为复杂的唐代审美文化交流变迁的叙述模式,以求贴近历史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