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源 象形演绎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我国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智慧的体现。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那是远古的时期,人们要生存下来,就必须聚居在一起生活,相互协作,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在人们劳动和协作的过程中,为了便于交流,人类开始有了语言,这时的语言就产生了。
最初,人们的语言只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来表达一定意义。但是,这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随着人们交流范围的扩大和交流内容的丰富,最初形态的口头语言就显露出许多缺陷了。口头语言说后马上就消失了,无法保存或记录下来。
还有,口头语言还受到人体发音器官的局限,不能直接且清晰地传达到较远距离,声音的穿透力小,影响范围很小。要是想扩大语言的传播范围,就必须经由第三者的转述。
但是,语言在转述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义的偏差或信息的损耗,这就会严重地影响人们语言传播活动的深入发展,不能满足人们追求文明进步而扩大交往的愿望。为此,必须发明一种可以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系统,以突破口头语言的时空限制。
在那个时候,人们每天的生产活动大多是打猎,并把打来的猎物用绳子一个个地串着或拴着,人们逐渐发现,打的猎物越来越多了,绳子上用于拴猎物的结就越多;猎物打得越少,绳子上用于拴猎物的结就越少。
仓颉 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他为轩辕黄帝的左史官,是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造字圣人”。
于是,人们开始在绳子上打上数量不同或形状各异的结来表达特定的意义,这就产生了结绳记事。
后来,人们就在石块或石壁上描画一些事物的具体形貌,用以表达一定的意义。比如,在鱼多的溪边放上画有鱼形的石块,就是告诉别人此处有鱼可捕。还有,在猎物多的地方也放个相应的东西,来表示这里的猎物很多。
至黄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叫仓颉,黄帝非常喜欢他,因为他头脑灵活,记忆力非常强,所以黄帝就让他负责史官的事。
黄帝 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属于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本姓公孙,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他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仓颉做了史官之后,由于事情太多了,他的记忆力就不够用了。每天那么多的事情,他根本没有办法将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清晰地记下来。他开始采取结绳记事的办法,但是他一天最少的时候也要使用3根绳子,每根绳子上都会有几十个结。
后来绳子不够用了,仓颉又用刀子在木竹上刻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在这时远不能适应需要了。
特别是黄帝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弩、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这时,仓颉也开始想办法用什么东西来记事又快又准呢?
有一天,仓颉看到鸟兽的脚印留在地上,清晰可辨,特征明显,这便触发了他的灵感。
他灵机一动,就模仿着在地上用小棍画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大致模样或某些具有独特形状的部分面貌,然后他再请别人来辨认这些图画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别人看完后,也很快地就能辨认出了这些图画所代表的事物。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于是,他按照自己的心意所想用符号拼凑成几段,他拿给别人看,经他解说,人们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仓颉的尝试获得了初步成功,他把这种方法向旁人推广,得至人们的认同,汉字就这样诞生了。
汉字的发明在当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传说仓颉造字时,天空下着像粟一样的密雨,地上的鬼神感到自己的尊严被冒犯了,并为此整晚地失声痛哭。
其实,汉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若干年代,它产生的确切年代仍是一个历史之谜,与此相关的仓颉造字传说则只流传了四五千年,可见汉字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阅读链接
传说有一次,仓颉用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了错误的史实,使得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了。事后,仓颉十分惭愧,于是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
3年之后,仓颉回到故乡,他用整理后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