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说起

说是在神农氏的时候,“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一段话的意思有两层:第一层说远古时期就有了神话和茶叶;第二层说神农全凭了茶叶才得以百毒不侵和化险为夷,因此茶叶是有一定的药用功能的。但茶叶肯定不是药物,我们约在一起常说大家去喝茶吧,却没有听说过大家约好了一起去吃药的。

《晏子春秋》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宰相晏子过着相当简朴的生活,一日三餐除了几样荤菜之外,还有一道素菜就是茶叶。茶叶当菜吃是要放作料的,而且主要的功能就是下饭。可见茶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也有过不少出人意料的遭遇。

直到现在,还有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保留着晏子的这种吃法,他们将刚摘下来的新鲜茶叶剁碎了,再放上蒜、姜、辣椒、油、盐、酱、醋,制成凉拌菜,打发一日三餐。

晋朝郭璞在《尔雅注》中说茶叶“可煮作羹饮”,基本上明确了茶叶作为饮料的身份,茶馆也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也可以说,先有茶叶,然后有茶馆,茶馆是茶生的蛋,但是茶馆又像鸡一样有头有脸有五脏六腑,而茶叶却像鸡蛋一样直接和简单。

好比说朋友、弟兄、哥们、知己,说的全是要好的人际关系,茶肆、茶坊、茶室、茶亭、茶社指的就是茶馆,是茶馆的另外几种说法。

茶馆的前世或者说最早的茶馆是茶摊。有关茶摊的记载最早出自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广陵耆老传》,说是东晋元帝时,有一位卖茶的老太沿街叫卖,东奔西走的人路过这里,觉得喝口茶歇歇脚心情会好许多,再进行接下来的工作也能自然而然地顺当起来,因此茶摊生意兴隆。卖茶老太的非同一般在于身边那一罐茶水怎么舀也舀不完,再多的顾客,茶水依旧是源源不断。她的另一点非同一般是将卖茶得来的钱尽数分散给了附近的穷人。没多久官府知道了这件事,对老太很不开心,至少她为群众谋福利使得官府的脸面很不好放了,他们就找借口将卖茶老太拘留起来。小说的结尾是当天深夜月黑风高,卖茶老太跃上监牢的窗子,双足一点飘然而去。

如果把小说比作井水泡的茶水,神话就是泉水泡的茶水了。《广陵耆老传》是有神话气息的故事,只是在这里《广陵耆老传》是一则怎样的故事不重要,故事里的老太从哪里来上哪里去,她是仙人还是凡夫俗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表明了东晋元帝时已经有了茶摊。这样的记载,使茶馆有了有案可稽的意思。

茶摊是茶馆的昨夜,茶馆是茶摊的今晨;茶摊是茶馆的前世,茶馆是茶摊的今生;茶摊是茶馆出场前的一通锣鼓家什,茶馆是茶摊歇下气来之后的一次粉墨登场。

差不多就是老太在街头叫卖茶水的这个时期吧,有关茶叶的活动也开始在各方面风起云涌地开展起来了。在迎来送往待人接物时,茶已经是一个少不了的开场白,而且在活动进行的过程里,茶也一直横贯其中。

桓温是扬州的一个政府领导,桓温在接待参观和来访客人的时候,就是一杯清茶和七只果盘。这是茶话会的结构,也是清廉节俭的作派,没有吃着大鱼大肉的上司下属当时怀一点遗憾,过后却感到了一些新鲜,他们称桓温的饭局是“茶宴”。

这段故事还应该是“以茶代酒”的一个说明吧。酒一向比较热情奔放,茶从来就是文静温和,理论上它们是不能相互替代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意想不到的美妙。以酒代茶的几率相对少一点,这是比较张扬的豪迈,几乎是有点夸张的意思了。心情激动也不能玩命地喝酒呀,劳民伤财不说,还被人笑话,这是很不值得的事情。以茶代酒就有点灵机一动和峰回路转的味道,彬彬有礼和你推我让的程式都有了,又不伤大雅,还意犹未尽,真是两全其美了。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尽胡沙。”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句子。另外还有一则故事与谢安有关,说的是这位当时连自己组织的淝水之战开火了还在与别人下棋的八公山下传奇人物,前往吴兴探望太守陆纳,陆纳的侄子安排了宴席款待谢安,一是出于礼貌,二来也是有一点崇拜之心吧。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待谢安酒足饭饱出门而去的时候,陆纳就对着自己的侄子板下脸来,拿出夹板打了侄子四十大板,嘴里面还念念有词道:“不能够为我这个做叔叔的增光添彩,反而还要玷污我一向艰苦朴素的名声,不打你打谁!”

陆纳动了家法,是真的发火了,至少说明在他心里一杯清茶几碟瓜果是至高无上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关于桓温和陆纳的故事全是书里面的记载,其他的百姓和文人书里没有提到,他们应该喝着《广陵耆老传》中卖茶老太的茶水,在晋朝的街上走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