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环孢子虫病

环孢子虫病(cyclosporiasis)是一种由肠内环孢子虫属原虫感染引起的新现寄生虫病。该病发现的历史不长。根据调查,最早有记载的3个病例是由一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工作的英国寄生虫病学家Ashford于1979年报告的。由于当时对耶塔环孢子虫感染的首次报告未能对病原体进行正确分类和命名,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逐渐认识清楚,于1994年Ortega等将该病原体命名为卡耶塔环孢子虫( Cyclospora cayetanensis)。
一、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卡耶塔环孢子虫属环孢子虫中能够感染人类的一种,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寄生虫,直径在8~10μm,只在显微油镜下才能观察到。其生活史阶段分卵囊和孢子囊。卵囊自宿主排出体外后,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1~2周形成孢子囊,成熟孢子囊内含有2个孢子,每个孢子含有2个子孢子。形成孢子后即具有感染性。
卡耶塔环孢子虫感染分布广泛,在美洲、加勒比海地区、非洲、孟加拉国、东南亚、澳大利亚、英格兰、东欧地区都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0世纪90年代,在北美洲发生由食物引起的卡耶塔环孢子虫暴发感染至少有11起,约3600人受感染。
卡耶塔环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是在患者排出的新鲜粪便中,其病原体未形成孢子,没有感染性,故不具有人传人的方式。人体受感染是食用了被感染性孢子污染的食物、水、水果(如木莓、草莓、色拉、莴苣)等而引起。1994年在尼泊尔发生了一起经水传播的疫病暴发,一个14人的集体由于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有12人发病,在美国也发生过多起由被污染的水引起的疾病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发生了多起食用水果而致本病暴发,现已确认有几种新鲜农产品可传播本病,包括悬钩子、罗勒(一种芳香的草本植物,用于烹调),这些农产品的产地多为美洲如危地马拉、秘鲁等流行区。另外,动物是否会被感染并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的问题目前还不清楚。
我国云南、安徽、浙江等地有环孢子虫病感染病例的报道。一般来说,农村腹泻人群的环孢子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慢性腹泻人群的环孢子虫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急性腹泻者。发病均有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春末和夏末湿热的雨季。
二、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子孢子从卵囊内脱囊后,侵入人体小肠,在小肠内病原体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小肠组织学异常包括急性和慢性炎症,上皮细胞破裂,局部小肠绒毛萎缩,肠腺增生肥大。人体消化道的组织学改变是引起临床症状的基础。
人在感染卡耶塔环孢子虫1周后出现临床症状,但在其流行区,很多人感染后不出现症状。儿童感染后一般多为无症状感染或症状较轻,成人感染后症状相对较重而且持续时间长。在早期,常常会出现类似流感的前驱症状,而后出现频繁腹泻,为水样便,有时为喷射样腹泻,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部绞痛、体重减轻、疲乏、肌肉疼痛、低热。其中腹泻、食欲减退、疲乏、体重减轻为最常见的4大症状,在90%的患者均会出现此4种症状。如不治疗,疾病会持续几天到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时症状消失后会重新发病,但疾病基本上能够自愈。在迁延性病例中,疲乏和不适为最典型的症状,疾病通常不致命,但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赖特尔综合征(Reiter Syndrome),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三、治疗与预防

1.治疗

以复方新诺明为首选药。可使症状迅速缓解,但易复发,因此,在症状缓解后宜推行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治疗。

2.预防

卡耶塔环孢子虫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其预防手段与一般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相似,主要措施包括。
(1)处理粪便,进行改厕,不使用敞开式便池,厕所远离生活用水水源。
(2)清洁和保护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必须提供有效的氯化消毒,保证末梢水的余氯达到标准;不能使与生活密切的河水、池塘水、湖水等受到粪便、生活污水的污染,家庭内的水缸应定期清洁与消毒。
(3)制作和操作食品时,严格生熟食分开,严格卫生操作,熟食应彻底加热,夏天的凉拌食品尤其应注意卫生。不提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的聚餐。餐饮行业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
(4)告诫病人、恢复期患者和带菌者以及护理病人者注意个人卫生,强调饭前便后洗手。告诫病人应进行彻底治疗,同时通过检测发现带菌者,病人和带菌者不能操作食品。
(5)对群众进行相关疾病知识、预防与控制知识、个人卫生和公众卫生的教育,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疾病控制机构应开展常规监测工作,临床医生应强化及时报告意识,发现病人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通报。病人宜及时就诊,及时治疗、彻底治疗。

(曾庆仁 颜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