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芽囊原虫病

人芽囊原虫病是由人芽囊原虫( blastocystis hominisBH)寄生在人肠道内所致的疾病,是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病之一。艾滋病患者容易感染人芽囊原虫。
一、病原学
人芽囊原虫形态结构复杂,目前认为有四种基本形态: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和包囊型。空泡型也称中央型,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差异较大,直径2~200μm,平均4~15μm。中央见透亮的大空泡,占90%,内含细小颗粒或絮状物。细胞核呈月牙状或块状,位于虫体周缘,核数1~4个不等,直径1μm。核膜内聚集块状异染色质,核周可见高尔基体。另外,细胞质中形态多样和数量不等的线粒体样细胞器及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该型常见于新鲜粪便及体外培养。颗粒型呈空泡型,细胞质中充满颗粒状物质。该型在粪便中很少见。阿米巴型又称变形型。虫体形似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虫体2. 6~7. 8μm,形态多变,可见伪足突起运动缓慢,胞质内含细菌及很多小颗粒状物质,无细胞膜。该型主要见于培养时间过长的培养基、抗生素处理的培养物中。偶见于水样便中。包囊型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5μm,有多层纤维层组成的囊壁,囊壁厚约5~100nm。细胞质有1~4个核,含多个空泡和糖原及脂质沉着。包囊对环境的耐受力较强,25℃可存活1个月,4℃可存活2个月。该型可能是传播阶段。
另外,还有无空泡型和多空泡型。无空泡型没有中央空泡,细胞较小,直径约5μm,无表被。多空泡型虫体直径为5~8μm,含多个有内容物、大小不等的小泡,虫体表明有厚的表被。
人芽囊原虫生活史尚不完全清楚,其生活史为包囊-空泡型-阿米巴型-包囊。阿米巴型为致病期,包囊为感染期。生殖方式包括:①二分裂,为主要的增殖方式;②孢子生殖,空泡型中偶见;③内二芽殖,在阿米巴型中可见;④裂体增殖,在空泡型中可见。
二、流行病学
人芽囊原虫呈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发达国家的感染率较低,德国HIV感染者粪便人芽囊原虫阳性率为26%,我国自1990年何建国首次报道后,感染率为0. 06%~32. 6%。凡粪便中排出人芽囊原虫的病人、带虫者或保虫宿主都可成为传染源。人摄入被人芽囊原虫粪便污染的饮水、食物等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温下包囊在水中可存活19天,4℃存活2月,而在高温、消毒剂或暴露空气中易被杀死。
三、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人芽囊原虫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感染后是否发病与虫体数量和宿主的免疫力等有关。体外实验显示,盲肠和结肠黏膜脱落、肠壁绒毛水肿,无溃疡。肠上皮边缘可见虫体,但不侵入肠壁。体重减轻,并无严重症状。部分感染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肠内大肠埃希菌过度增殖,假丝酵母菌增多,乳酸杆菌减少,进而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人芽囊原虫感染有症状型和非症状型。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免疫功能正常者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病程1~3天,可自愈。重症感染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胃肠炎,以腹泻和间歇性腹痛为主,伴有恶心、呕吐、胀气、食欲减退,也有低烧、乏力等全身症状。腹泻症状与虫体数量有关,一般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可持续数日至数月,甚至几年。慢性、迁延性病程多于急性病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从粪便中检获虫体可确诊,常用方法有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和碘液染色法、三色染色法、固定染色法(如姬氏或瑞氏染色法)以及培养法。要注意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的包囊及隐孢子虫卵囊甚至真菌相鉴别。血清学诊断几乎无意义。
五、治疗与预防
大多数轻症患者可自愈。甲硝唑每次口服200~400mg,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口服效果不佳者,可采用甲硝唑灌肠。部分复发病例或甲硝唑治疗无效者,可用复方磺胺甲 唑、巴龙霉素、硝唑尼特等治疗。另外,中药苦参百部汤、石榴根皮、胡黄连、黄连等也有效。
预防本病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家庭聚集性暴发;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保护水源;对饮食行业人员及动物饲养员定期检查人芽囊原虫。

(沈玉娟 曹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