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其他原虫病

第一节 纤毛虫病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balantidiasis coli)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原虫病。感染人的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 Malmsten,1857),是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该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和结肠内,可侵犯宿主的肠壁组织引起结肠小袋纤毛虫痢疾(balantidial dysentery)。人体感染主要摄入被包囊污染的饮水或食物。猪为重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一、病原学
结肠小袋纤毛虫的生活史阶段分滋养体和包囊两个发育期。滋养体呈椭圆形,无色透明或淡灰略带绿色,大小为(30~200)μm×(25~120)μm。虫体表明凹凸不平,腹面略扁平,背面隆起,全身披有短而密、斜纵排列的纤毛,借助纤毛的摆动呈迅速旋转运动,极易变形。虫体体表由外表膜和质膜构成。外表膜凹陷并折回包围纤毛构成毛孔。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内有较长的纤毛,下接漏斗状胞咽,颗粒状食物(细胞、细菌和淀粉颗粒等),进入后形成食物泡;后端有一胞肛,食物残渣经此排出胞外。虫体中后部各有一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1e)。细胞质内有一个肾形的大核和一个圆形的小核,小核位于大核的凹陷处。包囊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0~60μm,淡黄或淡绿色,囊壁厚而透明、双层。新鲜包囊可见纤毛及活动的滋养体,染色后可见肾形细胞核。
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和食物,人、灵长类或猪摄入后,在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包囊脱囊而出成为滋养体。滋养体进入大肠以肠壁细胞、细菌、淀粉颗粒等为食物,主要以横二分裂法繁殖,也可以接合生殖法繁殖,形成包囊后停止分裂繁殖。滋养体随肠内容物向肠管下端移动,受肠内渗透压的影响,部分滋养体缩小、变圆、并分泌囊壁包绕虫体,形成包囊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在人体内寄生的滋养体很少形成包囊,而猪体内的滋养体可大量成囊。此外,虫体在成囊时核不分裂,故在消化道脱囊时,一个包囊形成一个滋养体。
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可活2周至2个月,在干燥而阴暗的环境里能活1~2周,在直射阳光下经3小时后才死亡;对于化学药物的抵抗力也较强,在苯酚中包囊能生活3小时,在10%甲醛溶液中能活4小时。
二、流行病学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猪的感染较普遍,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率为20%~100%。人的感染呈散发,感染来源于猪。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四川、湖北、山东、河南、山西、吉林、辽宁、河北、甘肃、陕西、安徽等省(市、自治区)均有散发的病例报告,有的地区发病率与猪的感染率一致。主要为粪-口传播,人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与猪密切接触。人普遍易感,普通人群感染率均较低,约1%以下,但在特殊职业如养猪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感染率明显较高;营养不良,居住条件恶劣个人卫生习惯不良者感染率也较高。
三、致病机制
滋养体寄生于结肠,分泌透明质酸酶,并借助机械运动侵犯结肠黏膜甚至黏膜下层,引起溃疡,其病理病变特征似阿米巴痢疾。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和直肠,也可见整个大肠,偶可见回肠末端及阑尾。早期,肠黏膜出现几毫米大的火山口状溃疡,随后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边缘不齐的溃疡,表明有黏液和坏死组织,其四周常可检获滋养体。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肠黏膜表面充血水肿、有点状出血。偶见滋养体经淋巴管侵袭肠以外的组织,如肝、肺或泌尿生殖器官等组织,曾报告从1例慢性鼻炎的鼻分泌物中查见滋养体。结肠小袋纤毛虫为机会致病原虫,人体感染与宿主的免疫状态和寄生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AIDS患者致病性增强。
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无症状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无症状型,无症状带虫者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1.无症状型

即初期潜伏期,从排出的粪便中可找到本虫,而临床上无症状表现或仅有轻微症状。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

2.急性型

也称痢疾型,发病突然,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脓血便,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严重者可达数十次之多,但多无阿米巴痢疾的腥臭味,伴里急后重,脐周或双下腹有压痛。患者多有不规则发热、恶心呕吐、乏力及食欲减退。严重患者血水样腹泻、肠黏膜脱落,每天腹泻20~30次之多,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显著消瘦,偶可导致肠穿孔。本型病程约3~5天,往往不治自愈。

3.慢性型

是最常见的类型,长期周期性腹泻,呈粥样或水样便,带黏液而无脓血;亦可见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一时性弥漫性腹痛,伴有腹胀或回盲部及乙状结肠部压痛;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程长达数年,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体重下降等。

4.并发症

偶可并发阑尾炎、肠穿孔、腹膜炎。
五、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

滋养体自粪便排出体外后6小时死亡,故必须取新鲜粪便。慢性患者可查到包囊。本病原体个体较大,虽对滋养体和包囊容易查见,但由于虫体排出存在间歇性,故应反复多次检查,且宜挑取黏液部分直接生理盐水涂片观察或浓集法,必要时可作铁苏木素染色鉴别。

2.组织活检

如反复粪检仍未能发现虫体,可采用乙状结肠镜取肠黏膜做病理检查,在肠黏膜溃疡的边缘组织切片中可检获滋养体。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查到滋养体或包囊可确诊。亦可采用乙状结肠镜进行活组织检查、体外培养。由于人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在肠道内很少形成包囊,诊断以查到滋养体为主。

2.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贾第虫病、等孢子虫病、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病鉴别。
七、治疗和预防
防治原则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同。

1.治疗

首选药物甲硝唑(灭滴灵),按成人400mg,3次/d;儿童每日20~25mg/kg,分次给药;7~10天一疗程。四环素,成人500mg,每日4次;儿童40mg/kg,每日4次,10天以上。也可用小檗碱等药物。

2.预防

结肠小袋纤毛病的发病率不高,重点在于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1)加强人粪和猪粪管理,保护水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以杀灭粪便中的病原体,严防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
(2)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3)加强养猪场饲养员和屠宰工人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检测。
(4)病猪及时治疗。

(沈玉娟 曹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