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歲月如詩》序

歐初

李成俊兄的文集《歲月如詩》行將出版,囑我寫序,我欣然答應了。

我與成俊相識於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社會環境,彈指一揮間,已經過了大半個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葡萄牙是中立國,侵華日軍一直沒有佔領葡萄牙管治的澳門,澳門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但澳門同胞愛國抗日之心與全國人民同樣熾熱,都願意為驅除日寇作出貢獻,出錢出力,甚至走上前線,參加敵後游擊隊。

一九四四年七月,抗日戰爭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李成俊當年又名李嘉,是澳門一名熱血青年,高中剛畢業,便投筆從戎率領十多名澳門青年學生,徒步來到中山縣五桂山游擊區,投身中山人民抗日義勇大隊。我時任大隊長,當他們抵達部隊所在地時,我與大隊政治處主任楊子江等當即接見了他們,一見如故,暢談甚歡。

隨後,抗日義勇大隊組織了第一屆青年游擊訓練班,代號為「紐約橋」,學習內容有抗日形勢、青年問題、中國近代現代革命運動簡史、部隊史等。我兼任班主任,經常到班上講課。李嘉(成俊)擔任班長。

一九四五年一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繼東江縱隊之後宣告成立,中山人民抗日義勇大隊改編為珠江縱隊第一支隊,我仍任支隊長。當年五月,敵偽軍出動逾萬兵力對五桂山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珠江縱隊第一支隊主力部隊突圍後,從崖口坐「土海軍」漁船到東江。不久,成俊被借調到東江縱隊路西(廣九鐵路以西)行政督導處的政權機關報《新大衆報》,擔任採編工作。

幾十年來,成俊一直表示:「我畢生以曾經是一名抗日游擊隊戰士而自豪」;「我從事新聞工作的生涯,是從東江縱隊開始」。

我們這一代人,一生愛國愛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這場反侵略戰爭,隨後,又積極參與建設祖國事業。可以說,我與成俊建立的友誼,經歷了血汗的洗禮,值得我們共同珍惜。

成俊是資深老報人,一九五八年創辦《澳門日報》,高舉愛國愛澳旗幟,一幹就是五十年,成績斐然,辦出了地方特色,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市場性,成為澳門第一大報,影響很大。他在澳門被公認為「成功報人」。

成俊不僅辦報經驗豐富,還是一位筆耕不輟的作家、文化人、社會活動家。他為人謙虛謹慎,勤奮好學,諳熟文史,才思敏捷,出口成章,風趣幽默。為文則以魯迅先生為榜樣,治學謹嚴,文筆精煉,準確生動,坦陳己見,直抒胸臆。

收入《歲月如詩》集子中的數十篇文章,按其內容可分為幾個大類,其中抗日英烈的回憶錄,是澳門民衆同仇敵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珍貴史料。〈抗日空軍澳門機師英烈記〉一文,記述澳門青年學生、李成俊同學林毓桓和老居民林耀從軍空戰、壯烈犧牲的光輝事蹟。成俊以知情者在文中指出廣東黨史研究室編寫的《澳門歸航》一書,把林毓桓誤植為林毓恆,還介紹了他是梁啟超媳婦林徽音的三弟(同時又指出該書把陳壽彭誤植為陳壽彰),為歷史文獻的準確性作了訂正。

另一篇回憶抗日戰爭時期因病留在澳門治療的進步文化人李楓、馮裕芳的文章,以南宋大詞人姜白石的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為題目,筆鋒帶出感情,寄託哀思,可見成俊對古典詩詞的內涵有深刻的理解,化而為題,富有文采。

正是澳門在抗日戰爭期間的特殊地位,因此,用各種形式將別人不清楚、被遺忘的澳門人文歷史記錄下來,十分重要,這不僅是對澳門本土文化,也是對中國文化的補充,富有意義。讀着這些回憶文章,使我浮想聯翩,思緖回到戰爭年代,艱苦卓絕的戰鬥歲月。忘不了為民族解放、為祖國捐軀的無數澳門戰友,他們精神不滅,浩氣長存,永遠值得我們深切懷念。

書中有大量的文史隨筆、藝壇逸話,寫了魯迅、蔡元培、郭沫若、袁水拍、聶耳、豐子愷、張樂平、許嘉璐、傅聰等學術界、文藝界名人;港澳知名人士何賢、霍英東、張子民等;還寫了與著名老記者趙浩生的交往,商務印書館的發展歷程和業務開拓。成俊充分發揮其交遊廣闊、博聞強記的本色,寫來精彩紛呈。相識的朋友,刻劃得細膩傳神,飽含深情;歷史往事和前輩大師逸聞和風範,不是資料的堆砌,而是在研究方面做了一番功夫,有分析,有思考,不隱瞞個人的觀點,言之有物,一些文章可視為讀書筆記。

《澳門普濟禪院與望廈條約》便是一篇有份量、有理有據的好文章,洋洋萬言,鉤深索隱,從抗清志士寫到中國近代史的百年屈辱,充滿黍離之悲。文中指出:「這個由美國人倡議制訂的《望廈條約》,和當時許許多多的屈辱條約一樣,是在美國政府百般恐嚇脅迫之下簽訂的,它在中國人民心中,留下了殘酷的血與火的紀錄。」大聲鞺鞳,直斥其非;愛國情懷,躍然紙上。至於《魯迅和曹雪芹的「筆誤」》、《談郭老參黨》等文,都不是淺表的泛議,而是有着深層的思考。

再有一部分是關於文化生活的篇章,如看戲、買書、晨運、象棋、球迷、理髮等等,氣定神閑,娓娓而談,如行雲流水,讀來會心微笑。值得一提的是,成俊對粵劇粵曲也頗有研究,多篇紹介文章出色當行,連戲台上的對聯也有心作了記錄,這是一衆戲迷做不到的。

我與成俊相交六十多年,我們相交,「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深知成俊人品、文品。他追求眞理,光明磊落。他對澳門新聞、文化、教育事業,澳門回歸祖國作出了出色的貢獻。我們都已過耄耋之年,但都想到了在有生歲月,還有一些事情要做。願借曹孟德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與成俊兄共勉。是為序。

於廣州五桂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