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议上,吴向东确定了方向与研讨的范围后,剩下的事情当然是交由专业团队去讨论及负责制定出具体的报告书,再交由他审核审议的。
第三天的早上,这份具体的报告书及各团队认领的项目报告,就出现在了吴向东的个人邮箱中。
打开这份重要邮件,吴向东首先查阅的是关于各团队的分工、认领项目。
在报告书中,养殖团队明确表示退出相关项目的认领资格。
理由很简单,养殖团队目前分别承担着花都区及海南三地的养殖场在建工程项目,原本就是高负荷的运转状态,明显不具备时间和精力,再承担更重的工作负荷。因此,退出竞争,无可非议。
尤其是随着养殖巨笼的定制标准定型,代工制造商也正在大力进行模具的调试、调整工作,养殖场还要抽调人手,协调代工制造商的现场沟通工作。
因此,如此重大的项目投资及建设规模还未成功之前,的确是不宜再施加工作压力与负担了。
吴向东在相关申请报告中,签下一个“批准”后署名,就进行了回复。
除律师、财务官、厨师等团队外,目前,能够派上用场的,就是投资团队及战略规划师陈震华了。陈震华是不可能被外派出去的。
最终,没得选择的情况下,投资团队只能选择了互联网行业和新材料企业这两个项目。
这是他们的能力极限了。至少光刻机及晶圆厂等更专业的高科技,实在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外星人语言,不是他这等俗人可以高攀得起的。
互联网行业,一直都是这个投资团队负责的,原本就是份内工作,只不过是由之前的投资行为,转变为经营行为。本质上,他们的行业战略格局、视野还是充分具备的。欠缺的,只是高端的程序开发师、架设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不过,这个市场,尤其是刚刚因经济泡沫而大量失业的IT员工,这个时候,是不缺乏商端人才资源的。只要社招,多不敢说,万人以内的规模是不愁的。
没的说,砸钱招人,就是这么简单。
不但如此,除CEO职位外,CLO、CFO、CTO等等高管职位,也要全部配套完善。
除董事长职位必属吴向东外,其他职务吴向东都不会担任或兼任。完全交给投资团队进行筹建。
不过,为了牢牢掌控这个企业,而且是不只这个企业,目前所有的企业及日后兴建的企业,吴向东有个很清晰的目标或命令,是必须要对所有高管传达清晰的。就是要求董事会内,他必须无条件获得超过50%投票权,股东会内拥有一票否决权、监事会主席由他指定的人员担任。
只有这样,这个企业才会真正属于他,而不会被架空或踢出局。全盘掌控“三会一高”,才是他的权力及话语权基础。
由于超过80%的股权结构,及100%出资,都是吴向东个人持有,且剩余20%股权,也是作为企业股权激励机制而设置的。
所以,吴向东的这个要求,相信在无人反对的前提下,必定全部通过。
由于吴向东的全部放权,所以投资团队的互联网企业组建自由度很大,而且初始申请资金及采购计划的充裕,新建互联网企业,大而全,就是特色之一。
按照报告书中的计划,为了实现高端人才的掌控及离职接受程度,新企业将实行一揽子计划,需要吴向东的批准。
首先,在人力资源系统内,将员工级别从P1级到P9级进行设置,管理级别从P6级起步。高管等级为各正副“O”。
而且,目前互联网企业,该有的部门都会设置齐全,服务器架构等也是自建,除了网络流量需要申请购买外,其余所有都属自主建设。
因此,人力薪酬及办公室、机房、办公设备等采购费用,全程统计下来,吴向东需要为此投资超过300亿。其中两百亿左右,是属于固定资产购置。
而且这还属于第一期投入,相当于创业期投入。
第二期投资,也相当于天使轮投资,需要等到创业成果出来,有正式运营方向与市场基础、客户基础后,才会视情况,要求吴向东追投。
吴向东仔细审议了所有的条项,关键是对企业核心的创始工程师团队和运维团队的“企业绑定”机制,进行了思索,考虑其中的利弊及权衡关系,还要在法治的合法性与约束力方面加以权衡。
在进入沉思模式前,吴向东通知了律师杨周与战略规划师陈震华过来,帮助他一起审议这个绑定机制的可行性及利弊。
最后讨论出来的可行性方式为:吴向东拿出20%股权,设置股权激励池,分为实持和虚拟两种模式。高管按级别,享有总额最高30%的认购权利。其余70%,分别由各工程师团队、运维团队、基层员工认购。
由于是高管,企业经营成败、效率、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核心经营数据,与之息息相关,因此,全部设置为实持股权认购方式。各职务的认购比例及认购资格加权确认,由高管团队自行制订,日后照此惯例执行即可。
各中低层管理团队、核心工程师团队、运维团队,认购比例由高管制定。但除核心工程师及创始团队外,其余人员的股权持有,只能采取虚拟股权方式,若想要转为真实持有,对于任职年限、贡献度等考核体系,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约束。总持股比例,还是按40%的比例分配为好,偏重对象主要为工程师团队。
而且还必须在认购的实持或虚拟股权中,设置一定的“扣、押”条件,防止得益人群转手就获利离职。而目前的业态,对于这种“扣、押”方式,接受程度及普及率,还是比较流行及成熟的。
基层员工,基本上不能获得职务或员工等级提升的话,则永远只能享受虚拟持股模式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华维模式。
只不过人家是超过九成股权比例的员工虚拟持股形式,而吴向东只是在20%的比例中,经过各层级稀释后的剩余30%部分。貌似很多,其实按员工基数计算的话,并不算什么。
表面上,貌似所有未来员工,一入职后就能享受高薪、高待遇还有股权激励分红。但实际上,要获得股权激励的条件,还真不容易。
首先,捷径就是一步到位,入职就从事P6级以上岗位工作。只要工作期限满一年,就能获得配股资格。五年期满,各项业绩考核合格,管理层则可获利实持股权。但股权变现,只能内部市价流通或由股权池认购回收。
其次,员工级别,同样也能获得虚拟股权认购资格,但条件是工作满三周年,业绩考核合格,无污点。获得虚拟股权后,除必要的按工作年限分阶段逐步放宽的“扣、押”限制外,满二十年工作期限的老员工,则可转为实持股权。
员工虚拟或实持股权流通,同样是内部流转机制,其余部分由股权池认购回收,等待重新分配。
因为,吴向东压根底,就没有上市融资的计划。虽然他知道,资本运作才是最符合他利益的行为,但他不说日后,就是目前都不缺钱,没必要引进外人,给自己添堵。
控制“三会一高”,只是为了防范被职业经理人架空和踢出局的手段而已。
绑定机制的可行性及利弊问题解决后。吴向东并不让这两人离去,而是开始讨论产业园区的选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