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经济学者眼中的世界
- 陈宪
- 17字
- 2021-03-26 20:44:08
Part 1 服务革命、服务化和现代产业发展
我们需要做实做强的企业
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近段时期以来,耳边不断传来一些“巨无霸”企业陷入困境的消息,这些企业裁员甚至破产的新闻时有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庞大的企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呢?人们在寻找答案。
事实上,这些企业在其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中,大都蕴藏着一连串不同程度的困难与危机,只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些微观经济问题大都被掩盖了。不要说外部人无从知晓,就连公司内部的管理层也很少有人会真正地予以重视。然而,一旦宏观经济出现问题,泡沫破灭,危机发生,“问题企业”就不断冒出来了。前些年,日本、韩国不乏此例。近几个月来,当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同样产生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最近,美国申请破产的大公司接踵而至:安然、凯马特、德士古、环球和美国金融公司等。这些公司都是所在行业的巨头,它们的“轰然倒塌”(尽管有重组再生的可能性),会给社会经济生活投下了一道阴影,给人们留下些许不安。这些事实一再告诉我们,在“做实”的基础上“做强”,是企业生存、发展须臾不可忘记的要义。
一、“做实”,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安全的保障
企业是否做实,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以确认。
首先,财务状况是不变的晴雨表。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如何,是企业内在素质的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可由若干主要的财务指标反映。资产负债率不能过高,而且必须与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某种联系。事实表明,企业的高负债率经常成为企业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充足的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应付各种问题的重要基础。各种利润率如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达到行业或社会的平均水平是起码的要求。当然,企业财务状况必须由真实的财务报表反映出来,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其次,占有市场是永恒的主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教授说,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也就是说,企业总是要将本来市场的活动纳入企业内部。同时,企业又要不断地占有市场。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收回投资,获取利润。为什么前几年轰轰烈烈的网络公司纷纷关门,就是因为它们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就会使投资沉没。因此,占有市场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最后,好的制度是牢固的基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顺利运作要靠一整套好的制度来保证。企业制度由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组成。前者界定投资人和经理人的权力边界,确认他们各自的责任和利益,为企业的运作设定一个框架;后者则是具体的各个营运层面的制度。所谓好的制度,一是指制度必须是完善的,能够用来规范企业人的各种行为,且有可操作性;二是指制度必须具有导向性,能够起到激励和惩戒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制度化的约束引导员工弃恶扬善,按照制度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做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竞争力的支撑
“做实”的企业抗外部干扰的能力比较强,自主发展的能力也比较强。然而,一个企业仅仅做实是不够的,因为企业不仅要生存,更要能够得到发展,得到一种促使自身持续增长的动力。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做强”,在“做实”的基础上做强,这样企业的发展就有了更大的空间。例如,向外扩张,尤其是向海外扩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又如,“做实”的企业要考虑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开发、拥有关键技术这一类问题上多下功夫。“做强”的企业,应当是国际化的、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怎样才能使企业真正做强?这是很多人都十分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从创新能力和文化培育入手,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问题的关键。
(1)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一个企业要不断地向前发展,就必须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抱残守缺的企业终究要被市场淘汰。企业的创新力既包括产品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也包括营销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等。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往往能够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能够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市场机会。
(2)文化培育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和文化培育是相辅相成的。有生命力的企业,往往在不断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步形成有自己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将精神、制度和物质三个要素整合起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以促进企业长期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能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以及由此产生能够创造物质财富的精神力量。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一种资源。如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构建起外部人与内部人、管理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员工,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亲密合作、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一个方面,而建立起人尽其才、赏罚分明,充分发挥企业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发展同每一个员工的个人成功密切相连的机制,显得更加重要。如果企业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做到奋发有为、团结协作,那么,这样的企业是安全的、稳定的、有生命力的。
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企业多方面的能力——生产经营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形象策划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组成,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培育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不仅需要重视、需要付出,还需要耐心。任何短期行为都无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培育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夯实基础,把握重点,什么都想做,结果也许是什么都做不好;培育核心竞争力,最为关键的,是培育人的能力,即企业人力资本的提升。具体地说,就是企业拥有实力强大的技术开发队伍、市场营销队伍和管理者队伍。面对新的经济形态,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就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首先必须“做实”,提高自身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做强”,增强自己的发展能力,以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坦率地说,中国的“问题企业”不会比美国、日本、韩国少。为什么申请破产的大企业比较少,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宏观经济状况来做解释。当然,这一说法的解释力是相当有限的。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大企业尚未完全进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它们即使达到了申请破产的条件,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申请破产。长此以往,微观经济活力和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存活、发展,必须“做实”“做强”,但也可能被淘汰出局,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希望企业在“做实”“做强”的时候,也希望那些已经无法存活的企业,要么破产,要么重组。
(原载于《上海商业》,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