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峡工程于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2008年除升船机续建项目外比国家批准的初步设计报告所规定的工期提前一年全部完工。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批准,2008年汛末,三峡工程开始实施正常蓄水位175m试验性蓄水。

2012年11月,时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副总理和副主任回良玉副总理就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组织开展三峡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阶段性总结分析。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国工程院开展“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评价”工作。

为客观、科学评价三峡工程5年来试验性蓄水阶段工作,中国工程院予以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徐匡迪名誉主席、周济院长和潘云鹤常务副院长为顾问,沈国舫原副院长为组长的评估项目组,负责评估工作,并成立了项目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根据评估工作需要,评估项目组聘请了相关领域的19位院士和近150位专家,参加评估工作。根据评估内容分设水库调度、枢纽运行、生态环境、地质灾害与水库地震、泥沙、移民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7个评估课题组及1个综合组,分别负责相关专业领域的评估工作。

各课题组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查阅有关部委、单位等提供的总结报告和相关材料,认真研究、系统分析和充分讨论,并开展必要的实地调研、考察,进行全面评估。按照归纳主要工作、总结主要经验、分析主要影响和提出工作建议的评估要求,形成了各课题的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综合组起草了项目评估综合报告初稿,邀请了有关院士和专家反复交流讨论,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并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形成了综合报告汇报稿。2013年5月28日,评估综合报告汇报会在京召开,沈国舫院士代表评估项目组就评估综合报告的主要内容向中国工程院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领导作了汇报。会后,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并正式定稿。

三峡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工作,遵照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逐年有序推进。评估报告对2008—2012年175m试验性蓄水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开展175m试验性蓄水的必要性,并从气象、环保、卫生、航运、电网、地质灾害防治、水利、库区和枢纽工程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实施试验性蓄水的各项保障工作。同时,对水库调度方案、枢纽运行性态、生态环境影响、地震地质情况、泥沙冲刷和淤积、水库移民安置及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效益发挥等进行了全面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下一步蓄水工作的建议。

5年来,175m正常蓄水位试验性蓄水不但全面验证了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的结论和初步设计的方案,而且证明了三峡工程通过优化调度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巨大的综合利用效益。实践表明,三峡工程提前实施175m试验性蓄水是完全必要的,将为三峡工程今后的安全高效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评估意见认为,三峡工程已具备转入正常运行期的条件。

本书汇集了“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7个课题的评估意见以及综合评估意见和结论,是项目评估成果的综合集成,凝聚了参与评估工作各位院士、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借此书的出版,向参与和关心三峡工程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敬意!

三峡工程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工程,其运行效益和影响的显现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次评估只是一次阶段性的工作,还需继续开展观测、研究等工作。本次评估的成果可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项目组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