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调整转型

1961年4月16日,打渔张引黄灌区境内,华8井打出了第一口出油井,日产原油8.1吨,为我国建立第二个大型油田奠定了基础。随着华8井出油的喜讯,灌区内又陆续打出了多口油井,1962年9月23日,营2井打出日产原油555吨的高产井,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由原谓“广饶农场”的石油单位,改为“九二三厂”,即后来的“胜利油田”。

1963年,我国继大庆油田开发之后,挥师渤海湾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开发会战。当时解决十几万油田职工家属饮用及生活用水就是面临的最大的难题。除了油田利用设备优势,打一些深层淡水以应急需外,于20世纪50年代末建成的打渔张引黄灌区,就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了为油田生产生活供水任务。当时油田的勘探队跑到哪里,就把储水罐车安在哪里的引水渠、排水沟、湾塘边抽水,农民用来洗碗、浇菜、饮畜的湾塘往往很快被油田的车队抽干了底,因此,发生不少油地纷争和农工矛盾。幸而当时人们工农联盟觉悟高,大局意识、牺牲精神强,支援工人老大哥的精神非常可嘉,为油田的初期开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为解决油田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拉开了灌区功能调整转型的序幕。灌区不仅为农村吃水、农业灌溉服务,还承担起为油田供水的任务。

1983年,为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东营市正式宣告成立。为协调惠民地区与东营市供水问题,打渔张引黄灌区上划山东省水利厅垂直管理。1989年,东营市新建麻湾引黄闸和总干渠,将原打渔张二、三、四干渠串联在一起,形成独立的麻湾引黄灌区。

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引黄济青工程的建成,打渔张灌区功能与管理体制进一步调整。1990年12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90)鲁政函13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打渔张引黄灌区管理体制的批复》致函东营市人民政府,同意对打渔张引黄灌区的管理体制作必要的调整。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打渔张引黄灌区由省统管改为由东营市和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分别管理。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批复中还指出:打渔张引黄灌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保持灌区的声誉,打渔张引黄灌区的名称由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