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灌区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

打渔张引黄灌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最下游右岸,黄河三角洲南翼。根据不同历史阶段黄河尾闾摆动影响的规律界定,黄河三角洲分别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以蒲台城为顶点,北起套儿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面积约7200平方公里,为古代千乘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儿河口,南至支脉河口的扇形地带,面积约5400平方公里,为近代黄河三角洲;以垦利渔洼为顶点,北起挑河口,南至宋春荣沟之间的扇形地带,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为现代黄河三角洲。一般说“黄河三角洲”,分别指古代和近代黄河三角洲。

打渔张引黄灌区分布在现代黄河的右岸,支脉河口以北,古代和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南半部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8°10′~118°53′,北纬36°00′~37°55′;中心位置为东经118°30′,北纬37°18′。西汉以前,黄河三角洲地域均在海水之中。黄河右岸的海岸大致在今东营区史口、辛店、支脉河口门一线。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示,西汉时期,灌区渠首地区及灌区部分腹地,还是一片深入内陆的海套,利津城东南至上川之间有一自然海湾,南北宽约10公里,东西长40公里,延伸至今滨州市小营一带。灌区内的东营区龙居、博兴县乔庄镇,汉时应当大部还在海中。至王莽新朝三年(公元11年),黄河由千乘(今利津县城西南境)入海,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历经500多年逐渐由海成陆。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穿运河,夺大清河河道,由利津铁门关北肖神庙以下二河盖牡蛎嘴入海。这次决口改道不但结束了700多年黄河南流的历史,而且孕育造就了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大部分区域。

打渔张引黄灌区南部的部分垦区为古陆地,汉代属青州部千乘郡漯沃县、琅槐县领地,灌区内汉代就有琅槐、甲下邑等城镇居民点。济水在琅槐县甲下邑(今东营区六户、史口一带)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