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巢暖凤来:高层次人才流动与军事院校人才引进研究
- 张清 种艳艳 熊洋
- 1978字
- 2021-12-31 13:52:06
二、军事院校高层次人才限定
高层次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强和稀缺性等特点,这类人才的引进与使用常常被院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视为短期内实现院校建设水平跨越式发展的“捷径”。但是,不同的院校对高层次人才的规格要求存在差别,这种现象有待于我们深入分析。例如,武警部队在其专门的技术人才管理制度中规定了引进的范围、对象与条件。具体来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应当是部队建设、自身培养来源不足的人员,重点在院校、医院、通讯、科研等部门,突出信息技术、装备研制维修、卫生技术、工程技术、教学实验等专业学科。对象包括:①国家级学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或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②拥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且具有成果转化价值的专利、发明人员。③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用科研成果的人员。④自带重要科研成果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这些要求显然与武警部队自身发展状况、岗位需要、整体建设水平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联系到军事院校建设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现状,参考其他院校的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我们认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适合于军事院校的高层次人才的类型一般应当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领军人才。这类人才一般处于某一学科前沿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影响、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开拓者或对某一领域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科学家;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奖励,其成果处于本领域学术前沿,为业内普遍认可的专家、学者;主持过国内或国际重大科研项目,有丰富的科研技术经验和较强统帅能力的专家、学者等。这一层次的人才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军高科技人才等。
第二类是骨干人才。这类人才仅次于领军人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承担重要任务,创造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学校发展能发挥较大作用。这一层次的人才包括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各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优秀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和具备教授职称的人员等。
第三类是技术创新能手。军事院校军事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对教学与研究中的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程度。军事装备中的技术改进与设计生产以及发明创造,军事训练中的技能与设备改进等往往急需此类人才。因此,结合军事院校的发展需求,这里也将技术能手作为引进的对象。如,院校可以将一些在部队任职年龄到期的高级军士长作为重点引进人才。对这类人才在学术水平方面的要求不如前两种人才高,但在技能创新与发明的数量、质量上以及带来相应的军事效益上有较高要求。
第一类高层次人才是军事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所必需的,也应当是重点引进的对象,同时也是引进难点。如果能够成功引进此类人才,对于单个院校来说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办学水平的跃升,在师资力量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会有显著提升,同时也会使院校办学软实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在院校声誉、学科知名度、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等方面将有雄厚的积累。我们这里仅以“长江学者”的引进与聘任为例来说明问题。1998年,教育部开始实施“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自2010年以来共有110所高校聘任了1108名“长江学者”,其中14人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2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57人担任了“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取得的39项重大成果分别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以及“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有175项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三大科技奖,由70位“长江学者”指导的88名博士研究生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① 由此可见,如果军事院校拥有一部分此类人才,将会使整个军事院校的教育水平与办学层次有一个整体性的飞跃。
第二类高层次人才是院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领军人才的后备与储备力量。如果成功培养与引进此类人才,他们会成为院校教学科研的骨干。此类人才是军事院校培养与引进的主要对象,因为相对来说,较之第一种高层次人才,这类人才在培养与引进上难度要小一些,因此院校应当着力把精力放在此类人才的培养与成功引进上来。
第三类高层次人才是院校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必要人才,特别是地方院校、研究所和部队中的成熟人才更应成为首选。此类人才在研发新技术、新装备、新软件、新方法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当其向部队成功推广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所带来的军事与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所以,院校更应当搜罗和发现此类人才,并设法引进,院校的发展会因此而显著提升。
①姜澎.高校人才争夺战:保卫人才PK引进人才[N].文汇报,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