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中小幼德育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新人应该遵循和践行的价值观,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学校作为育人的主要基地,需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策略思想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品德修养提出基本要求,即自觉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公民践行这些价值准则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公民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由内而外,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教育者坚持以人为本,不仅给学生传递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要对大中小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的引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与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二者有共同目标,即在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下,通过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将社会要求的品德规范内化到自身思想体系中,外化到日常行为表现。

在立德树人总目标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的核心。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方式主要是具象思维,对事物认识停留在表象;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由于少年生理、心理的突变,品德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做到引导中小学生从认知到理解的有序过渡。① 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以德为先”,这里不只要求大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有思想有道德的人。引导大中小幼学生成为爱国、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融入校园环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实践活动。

(二)重视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有效衔接,整体规划德育工作

有效的德育一体化衔接,需要制定统一的德育目标,在德育目标的导向下,根据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建立引领大中小幼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系统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

有效的德育一体化衔接,需要编写相互衔接的德育教材。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确立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幼儿园、小学注重启蒙,强调形象,中学强调奠基、积累,大学强调独立、理性思维。二要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步伐,从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确定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德育才有实效。

有效的德育一体化衔接,需要完善职责明确的德育管理体制。中小学校长要认真担负起在学校德育中的领导责任,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大学要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抓好德育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选拔必须把师德及德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水平放在首位;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经过三年以上考核,不断为德育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三)创新德育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不只局限于课堂单向的灌输。要把德育扩展到课下,引向校外,走进社会生活中去。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构建线上线下的德育网络。如志愿服务创新,通过手机App将学生的志愿活动、服务时长联网记录,用每次的志愿活动激励学生奉献他人,使学生参与的德育活动能得到即时认可。

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面临挑战,同时也有有利因素,利用好这些因素,探索出有效的实现路径,对于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① 叶雷:《大中小学德育目标一体化的逻辑路径》, 《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