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研究
- 万生更主编
- 553字
- 2021-12-31 14:15:10
沟通与协作: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构的有效机制
■ 薛 燕
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影响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因素有很多,如顶层制度的设计、课程方案的统一制订、各学段的彼此协作交流等。作为一个密切关注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我看来,教学实践中各学段学校、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德育内容往往有重复和交织,德育方法时不时会雷同,德育对象的成长让他会依次出现在各学段之中,所以德育工作者的沟通与协作就极为重要。而现实中各学段老师彼此的分割已经影响到了实际的德育效果。各学段各自为战,互不了解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例如,一些从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德育工作者并不清楚中小学开设的德育课程,对当前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一问三不知。在一些以培养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师范院校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研究性大学以及其他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呢?这里我们就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各学段德育工作缺乏协作与沟通的原因
在这不同的学段中,中小学因为升学等业务关系,彼此之间的互动还会有一些。大学、幼儿园与中小学之间的隔膜更深一些。造成隔膜的原因,我想不外乎以下方面:
首先,各学段的培养目标不同。
大学、幼儿园和中小学有着完全不同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中小学教育是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在“初步”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促进他们的身心进一步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不同的培养目标让他们彼此“偏安一隅”,以完成各自的任务为根本目标,无暇顾及其余学段。
其次,各学段德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不同。
幼儿园德育内容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中小学总的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高校则“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同的目标依托于不同的课程设置与活动安排,德育工作者在自己的课程与活动中孜孜以求,少有余力去关注其他学段的德育动态。
再次,各学段归口管理、业务指导、德育管理体制不同。
中小学幼儿园由各地教育局管理,由所在地的教研部门负责业务指导。高等教育则由各高校的所属单位如各省或教育部等进行管理,德育工作由相关的行政机构如宣传部、教育工委等进行指导和管理。不同的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以致各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往往只辐射到自己所管辖的学段,其他学段则被无情地排除在外。
出于以上原因,各学段德育工作在业务上的协作与沟通少之又少,这制约了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