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德育自信的基础

■ 孔润年

什么是德育?从内容上看,德育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和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从途径看,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仅就学校德育而言,又可分为学前德育、小学德育、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德育中的文化观教育,已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事情。所谓文化观,就是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人类文化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近些年来,尤其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多混乱现象。澄清是非,消除混乱,树立正确文化观,是搞好学校德育的重要条件。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文化。学校德育的内容与狭义的文化建设内容,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因此,树立正确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

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隅。要树立指导文化建设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正确文化观,必须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对文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和规律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比如:

(1)文化的古今问题,即如何对待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关系问题。

(2)文化的中外问题,即以谁为体,以谁为用的问题。

(3)文化的中西马问题,即以谁为主的问题。

(4)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现代先进文化的关系问题,即文化观的根基、灵魂、路径问题。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即文化发展的规律性与理想性问题。实践证明,我们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不仅涉及如何处理古今中西的关系和马、中、西的关系,还涉及如何处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的关系问题。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崇拜,也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自卑。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丧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殖民文化心理。所以,近年来重提文化自信,是有深刻历史背景和现实根据的。

文化观与价值观、道德观紧密联系。我们只有从宏观上确立了正确的文化观,在理论和实践上才不会迷茫、纠结和困惑,也才能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着力重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归结起来,就是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觉,就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文化自信,就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坚信自身文化理念和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强,就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自我努力,积极向上,不断凝练核心价值观,增强自身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过程。

在当代中国能不能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关系,以及能不能正确处理这三种文化的关系?不可否认,现在有不少人在树立什么样的文化观,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的问题上存在着迷茫和困惑。他们或者受自身文化知识的局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像盲人摸象一般,将自己所知道的那一部分文化,当成了文化概念的全部内涵;或者囿于自身文化信仰的局限,对自己不很了解的文化采取盲目排斥的态度。受此影响,一些人把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对立起来,用一种文化排斥或否定另一种文化,从而影响了自己文化观的格局和境界。其实,在对待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缺少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部分,就会显得浅薄无根;丢掉了红色革命文化这一部分,就等于丢掉了灵魂;不把重点放在建设现代先进文化上,就会成为新时代的落伍者,也不能正确应对日新月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文化像一棵大树,有了根和魂,才有生命力。树大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树大根浅,行人就得注意安全!明确文化发展的根和魂很重要,但是,只有根和魂还不够,还要有先进文化作为枝叶、方向和道路。因此,我们只有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以红色革命文化为“魂”,以当代先进文化为“路”,才能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并走出一条通向繁荣昌盛的文化发展之路。这就是说,我们也只有扎深优秀传统文化之根,铸牢红色革命文化之魂,走好现代先进文化之路,才能实现复兴中国之梦。

传统文化,包括炎黄文化、周秦文化、诸子百家文化、经史子集文化、琴棋书画文化等内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文化上曾长期领先于别国,也强势地影响着周边国家,在东亚形成了所谓的“儒家文化圈”。中国古代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一直把中国视为世界中心和文明高地,充满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自成体系的经史子集和诸子百家的经典,是中国人充满文化自信的主要支撑。但是,到了近代之后,特别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间,历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在严重打击中国人民族自信心的同时,也严重挫伤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政治上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自信,但是并没有完成恢复文化自信的任务。“百事不如人”的民族心理仍长期存在,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总体上仍是以夷为师,以西为师。20世纪90年代初,以西为师的苏联和东欧先后巨变,引起了中国人的反思和警惕,才逐渐修正了以西为师的目标,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所谓“国学热”就由此而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文明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既是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和部署安排,又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科学规范。作为支持和部署,打消了人们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疑虑,增强了自信心。作为规范,告诫人们不能搞复古主义,不能厚古薄今,更不能以古非今。

红色文化,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革命精神为传统,以反帝反封建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实践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离不开魂。比如人作为生命体有一个魂体关系问题,魂体结合、魂体相依才能发挥活的生命有机体的作用,如果魂体分离,魂为“游魂”、体为“枯体”,那就丧失生命的意义和作用了。对共产党人的文化观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红色革命文化绝对不能丢掉,因为它居于魂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红色基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是理想之火的激情燃烧。现在,人们似乎缺乏了一种政治激情,精神的力量有点松散。而红色基因是我们感情的凝聚,灵魂的体现。红色题材也是文学创作非常重要的源泉,关键是怎么写,红色题材写得好也是非常好的作品。要注重红色文化的宣传,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这些历史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大胆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政策,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发展成就。与此同时,受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股宣扬“告别革命”、否定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一些人诋毁革命英雄、失敬革命烈士、美化革命对象、否定土地革命,甚至公开攻击革命领袖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让这种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发展下去,必然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动摇全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信念。这正是社会主义苏联和东欧走向解体的老路,也是国外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实行“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阴谋手段。

先进文化,包括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创新创业、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坚持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等与时俱进的新鲜内容。当然,现代先进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还可以按照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来划分,如现代农业文化、现代工商业文化、现代交通文化、现代建筑文化、现代政治文化、现代法治文化、现代军事文化、现代科技文化、现代教育、文艺、传媒文化,等等。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的文化成果和文化环境也是日新月异的。我们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就必须以开放的心态,高远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大胆学习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增强本民族、本国家和本政党的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