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新论:基于批判实在论的视角
- 赵岩
- 2392字
- 2021-04-23 13:01:44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理论既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所以它能引领现实。将“批判实在论”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领域,就是希望以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为切入点,关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有所贡献。
罗伊·巴斯卡为我们呈现的是:以“超验的实在论”为分析基础,以“批判”为理论特征,以对科学—哲学、结构—能动、事实—价值,以及人类自身所蕴含的二元对立的“超越”为旨趣,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为最终追求的理论学说。批判实在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又分别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论四个维度与后者展开对话[29],在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新的补充、新的阐释、新的解读。尤其是批判实在论的分层实在论,及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突出社会机制的非预测性解释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社会、个人开辟了一个新角度。例如,他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都是结构性的,且在本质上是同构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认识自然世界的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人类社会是开放的系统,而自然世界则是封闭的系统。这使得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认识在实践层面有差异。尽管如此,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把握都是要透过经验层面和事实层面,而达到对机制层面的把握。这无疑为我们在理解主体—客体等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根本性概念范畴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探索性尝试,本书有以下三个创新点。
第一,本书丰富了学科方法论体系的内容。本学科多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体系,很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但研究方法论作为知识学的认识范畴,不论对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困境,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支撑,都非常重要。
第二,本书拓展了学科的研究范式。现有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特征为出发点,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是封闭性、实体性、描述性。而笔者则从知识谱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生性角度论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更应该呈现开放性、关系性、解释性特征。
第三,对批判实在论思想体系的借鉴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之中尚属首次。本书把批判实在论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构建了基于批判实在论机制的分析解释框架。而该框架恰好能修正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足,能够缓解或破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困境。
[1] 新华社记者:《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领教育系统和广大师生办好讲好学好思政课》,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3/19/c_1124255917.htm,2019年3月19日。
[2] 盛跃明:《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论:现代性的观点》,人民出版社,2015,“前言”第1页。
[3] 教育部分别于1984年4月份和6月份颁布了《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政教育专业的意见》《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政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的意见》两份文件,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正式确立。
[4] 徐军:《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10期。
[5] 黄蓉生、颜叶甜:《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演进、宝贵经验与前行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年第4期。
[6] 文献计量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同。
[7] James Moody,“The Structure of a Social Science Collaboration Network:Disciplinary Cohesion From 1963 to 1999,”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69,No.2 (Apr.,2004),pp.213-238.
[8] 句国栋、陈云松等:《中国当代人文社科的合作网络图谱:以权威学术期刊十年论文为例(2007-2017)》,《清华社会科学》2019年第1卷第1辑。
[9] 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圆圈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圆圈越大,表示圈内关键词被研究得越多。
[10] 高立伟、郑大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述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2期。
[11] 虞滢、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方法论研究分析》,《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5期。
[12] 王霞娟、赵宗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思考》,《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3] 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14] 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7期。
[15] 郭毅然:《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读的新视界》,《理论与改革》2014年第6期。
[16] 刘海春、吴之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范式:形成、困境及出路》,《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11期。
[17] 陈荣荣:《应慎重提倡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转换》,《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
[18] 平章起、郭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研究的困境及其超越:从实践的视角》,《理论学刊》2015年第1期。
[19] 李月玲、王秀阁:《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再转换》,《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
[20] 任帅军:《教育困境还是范式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生活化引出的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21] 张耀灿、何秀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进展》,《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10期。
[22] 张耀灿、钱广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论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问题》,《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23] 任帅军:《教育困境还是范式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生活化引出的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24] 闫立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与反思》,《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21期。
[25] 李萍:《对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理性审视》,《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7期。
[26] 杨威、张会静:《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时代困境与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27] 卢岚:《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归因与超越》,《理论与改革》2011年第1期。
[28] 主要作品包括:侯勇《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困境与公共化转型》,《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第4期;侯勇《权力话语与话语的权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与转型》,《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第3期;崔华华、张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现代转型》,《理论探索》2016年第1期。
[29] 吴畏:《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区别》,《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