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新论:基于批判实在论的视角
- 赵岩
- 2623字
- 2021-04-23 13:01:44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以批判实在论为研究视角
本书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困境——有效性缺失——为切入点,借鉴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试图为走出困境提供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论路径。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之所以能够作为本书的理论基础,其根本在于它对社会世界的认知以及由此所引申出来的社会哲学能够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社会有更好的解释力。
笔者以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作为理论视角,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置于社会科学范畴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困境置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视域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辩主要在于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是否具有同质性。强调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具有同质性的学术派别在立场上普遍带有实证主义的色彩,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站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强调科学的统一性,在研究方法上呈现还原主义倾向,并坚持覆盖率模型的解释,突出休谟式的因果关系,秉持价值中立的原则。倾向于强调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之间不具有同质性的学术派别在立场上普遍带有建构主义的色彩,其特征包括广义唯心主义的倾向、反对自然主义、反对基础主义,以及非理性主义的倾向。比较来看,不论是哪个学术派别——或是认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具有同质性,或不具有同质性的——都受限于自身立场而只强调了作为整体性科学的某几个方面的特征而忽视了其他维度。这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也有所表现:当前的经验研究过于依赖调查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到的变量间统计关系、过于依赖从不完备的理论中推断经验事实;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社会哲学研究范式和人学范式则多强调“建构”的维度——前者强调社会对个体的建构,后者强调个体自身的建构。
任何理论都有其历史局限性。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总是超前于人们对其的认知。整个世界被现代化的进程所裹挟,社会的变迁速度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期。如果希望对社会有准确的认知,就需要清楚当前社会已经发展到什么状态,以及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在学理层面就变为学者对社会本质的把握,对它与自然世界本质之间关系的回答成为绕不过去的问题。在调和这对矛盾的诸多解决方案中,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被学界公认为解释力最强的。他创立的超验实在论的科学哲学体系和有限自然主义的社会哲学观,以及对价值与事实等问题的回应,构成了其思想体系框架。
罗伊·巴斯卡是马克思主义者,他称自己的学术工作是“给马克思当小工”。当然,这是他的自谦之语。但他的理论体系的确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学理上有密切的联系。批判实在论理论体系的基础是超验实在。罗伊·巴斯卡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并且是分层的,不同层次之间不能采用还原论视角,而是通过涌现来完成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社会哲学观,即认为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是同质的,唯一的区别是前者是封闭的,而后者是开放的。因此,研究自然社会的方法可以被用来研究社会世界,但要区分方法的适用条件。在批判实在论的方法论体系中尤其强调“机制解释”,即强调涌现的过程。而本书也是基于此,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机制研究范式,希望提供一种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从困境中走出来的路径。所以,本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性尝试。
二 研究思路
本书以现代性变迁为背景,以批判实在论为理论基础,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中人的关系的本质,并以此作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研究的基础,提出侧重机制的解决方案。本书的实现路径是:第一,利用文献统计软件对2005~2015年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CSSCI)期刊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文献进行科技文本梳理,侧重对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研究的主题、领域、学者等内容进行数据分析;第二,将对计量文本分析结果的讨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困境对接;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特征、困境进行深刻反思,并从方法论层面反思困境根源;第四,将批判实在论作为跳出思想政治研究困境的工具,并着重探讨因果机制;第五,将机制分析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并搭建研究框架。
本书的框架如图1.6所示。
图1.6 本书的框架
本书通过六章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章 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对2005~2015年间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上,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为主题的论文进行了基本文献计量,并以统计结果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式、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概括性梳理;引入罗伊·巴斯卡的批判实在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从CSSCI中检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词或题名的全部文献,时间跨度从2005年到2015年,并利用Cite Space科技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学科领域、研究机构、文献作者、作者共被引、关键词共现等方面的量化分析。
第三章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特征(意识形态性、本土性、实践性、科学性)与困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困境的症结在于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缺失。
第四章 从方法论视角反思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困境,并从方法论知识谱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生性中引发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应该具有开放的、关系的、解释的特征,而非封闭的、实体的、描述的。
第五章 对罗伊·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的核心理论体系进行介绍,突出其分层本体论、涌现性,以及关于机制的非预测性解释。
第六章 论述了机制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实现以及操作,尤其强调了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研究,包括机制的类型、非预测解释等内容。文中还给出了一个探索性研究案例进行具体说明。
三 研究方法
针对本书待解决的研究问题,笔者选择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的逻辑线索对既有文献的梳理、比较。本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对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既有文献,对国内外批判实在论一手、二手文献,对国内外机制研究的一手、二手文献进行梳理和提炼。
2.文献计量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是用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对所要研究对象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呈现。本书对国内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期刊发表的文章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分析,对刊发在CSSCI期刊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文章进行科技文本的计量分析。
3.比较研究法
比较法是通过中西对比、古今对比,在比较中把握研究的特征和主旨。本书以时空为展开脉络,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因素,又关注了西学思潮的发展沿革;既关注到我国实情,又将当下社会现实置于全球化背景中,从而有效避免了全盘吸纳或全盘否定的研究倾向。
4.案例引导法
案例引导法是运用具体案例,作为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的示例。本书结合具体案例,对如何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体系中对社会机制的非预测性解释做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