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特征

第一,中国边疆的有效治理和稳定发展,以及中国边疆学学科构建是当前我国边疆研究的两大核心问题。上文总结的我国边疆研究12大主题中基本所有的论述都与边疆有效治理和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所有研究的出发点或落脚点都在于此。这从边疆研究领域归类中最为突出表现在“边疆治理”能够看出,具体体现在边疆治理的政策、对策、方法、手段、制度、观念、思想、意识等方面。此外,在边疆治理的同时,边疆的稳定发展亦是边疆研究的重点内容。如果说中国边疆问题的出发点是有效治理,那么落脚点则是稳定发展。边疆是相对于中心的边缘,往往意味着落后与贫穷,所以更好地巩固、稳定、发展边疆,亦是边疆问题的根本努力方向。尤其在新时期党和政府一系列边疆发展策略提出之后,边疆发展更是迎来了新契机。20世纪80年代末,边疆学概念被再次提及[14],一时间学科构建成为当代中国边疆研究的重要内容,30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边疆学在众多领域均有所突破。[15]一个充满活力并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学科中国边疆学被逐步认同。

第二,边疆史地研究依然是当前中国边疆研究的基础领域。边疆史地研究一直是我国边疆研究的传统和最重要内容,随着边疆问题不断多样化,边疆研究的外延亦不断扩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研究已经突破了史地研究的范围,与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边疆研究的外延扩大,并不代表边疆史地研究的弱化,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全面、深入和客观地加以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依然是中国边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领域。[16]对此,《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在1991年第1期,特辟专栏专门探讨了新时期加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问题。[17]关于这一点,从上文总结的我国边疆研究12大主题内容也能看出,12大主题核心内容基本都是历史时期我国的边疆治理问题研究。尤其从边疆关注时段看,涉及了从秦代到当代中国不同的时段,其中清朝、民国时段是最受关注者,其次还有明朝、唐朝、元朝、汉朝、宋朝、辽朝等时段。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优良传统和扎实推进,为当今的中国边疆研究多样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国边疆研究系统性、整体性不够,研究对象与目标不够明确、队伍学科背景多样。中国边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这就导致了边疆研究内容与方法也极为复杂。作为人文社会科学越来越重要的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中国边疆研究自身独有的知识体系,总结其特点和学术界限,将中国边疆的诸多内涵整合为有机整体,明确研究对象,明晰内在联系。[18]综观中国边疆研究历程,虽然目前文献量不断增长,研究机构和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但基本是各自为政的状况,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参与进来,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边疆诸方面问题展开剖析,出现很多的分歧与争鸣,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如关于学科构建问题,存在边疆史地学、边疆学、中国边疆学、一般边疆学等不同的概念;对中国边疆的内涵认识,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解读则完全不同,提出动态边疆、边疆建构论、边疆实在论、边疆的民族属性、软硬边疆和边疆软硬治理等概念。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研究客体的复杂性之外,更重要的是研究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作,诸学科之间、研究机构之间、学者之间存在学科或学术壁垒。笔者认为,现阶段中国边疆学人应尽快打破学科壁垒,开展多维度的学术合作,尽快完善并统一中国边疆研究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明确中国边疆研究的对象、范畴、方法等基本问题,为中国边疆学的健康和深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