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常宁[1]
六千里外一奴星[2],送我依依远出城[3]。知己那须分贵贱,穷途容易感心情[4]。漓江此后何年到[5],别泪临歧为汝倾[6]。但听郎君消息好[7],早持僮约赴神京[8]。
[1] 此诗作于乾隆元年(1736),原见《小仓山房诗集》卷一。时作者离开桂林去北京参加博学鸿词试。诗写与僮仆常宁的惜别之情、“知己”之感,发自肺腑,抒写性灵,难能可贵。常宁,作者原注曰:“叔家青衣。”指袁枚叔父袁鸿家中僮仆。青衣,汉以后为卑贱者之服,多为婢女别称,亦称童仆为“青衣”,此即是。
[2] 六千里:极言桂林距北京之遥。奴星:奴仆,谓常宁。
[3] 依依:依恋貌。王维《渭川田家》:“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4] 穷途:困窘的境遇。陆游《穷途》:“穷途多感慨,老境少知闻。”感心情:有穷途易感之意。苏轼《答丁连州朝奉启》:“穷途易感,永好难忘。”
[5] 漓江:桂江上游,流经桂林,江水清澈,风景秀丽。此指代桂林。
[6] 临歧:即临歧路(岔路),面对惜别处。高适《别韦参军》:“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汝:你,指常宁。
[7] 郎君:唐代称新进士为郎君。此为袁枚自称。消息好:即通过考试,中进士。
[8] 僮(tónɡ童)约:汉王褒作《僮约》,记奴仆的契约。此指僮仆的契约。赴神京:即赶到国都北京来找袁枚,请求帮他解除僮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