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善,九死未悔

讲《离骚》,还得从作者的身世说起。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原是表字;自己又说名正则,字灵均。他是战国时人,与孟子、庄子、荀子、韩非是同时代人。他比孟子、庄子晚生约三十年,比荀子大二十几岁,比起韩非,整整年长一个花甲子!

屈原,清代陈洪绶绘

屈原是楚国贵族,楚怀王时担任左徒职务,曾任三闾(lǘ)大夫,那是掌管王室宗族的官儿。因遭同僚忌妒排挤,曾一度被楚怀王放逐到汉北。以后楚怀王受秦人欺骗,客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幼子子兰当了令尹。子兰勾结上官大夫,排挤屈原。屈原再次遭受流放,这次被放逐到江南。

眼见秦国军队一天天逼近,祖国危在旦夕,屈原的内心痛苦极了!他脸色难看、骨瘦如柴、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简直有点疯癫了。终于有一天,他写下绝笔诗《怀沙》,然后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Mìluó)江……

传说屈原死的那天是夏历五月初五。楚国的百姓热爱这位爱国诗人,都飞快地划着船去营救,还用苇叶裹了糯米投到江中祭奠他。——后世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划船营救的活动也演变成龙舟竞渡,而苇叶裹着糯米,自然就是咱们今天吃的粽子啦。

屈原的楚辞代表作《离骚》,便作于流放途中。诗一开篇,屈原先自报家门: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高阳:传说中远古帝王颛顼(Zhuānxū)的别号。苗裔:后代子孙。朕(zhèn):我。皇考:伟大的已故父亲。下文中的“皇”即皇考。◎摄提:寅年的别称。贞:正。孟陬(zōu):夏历正月。庚寅:庚寅日。降:诞生。◎览:观察。揆(kuí):揣度,衡量。初度:初生。肇:开始。锡:赐。嘉名:美好的名字。◎纷:盛多貌。内美:内在的美好品行。重(chóng):重叠,加上。修能:卓越的才能。

这几句是说:我是高阳大帝颛顼的远孙,我的父亲叫伯庸。我生在寅年正月,在庚寅那日降生。父亲查看我的生辰,赐美名给我:我的名字叫“正则”,表字叫“灵均”;我的美德是如此丰沛,我的才能卓而不群……

在诗中,屈原委婉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梦想着辅佐君王,做出尧舜文武的辉煌业绩来……不料他的一片赤心,换来的竟是君王的猜忌:“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君王不体察我的内心忠诚,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雷霆!荃:一种香草,这里指代君王。中情:内心。齌(jì)怒:盛怒]——面对君王的误解、群小的排挤,诗人叹息流泪,却绝不屈服: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太息:叹气。掩涕:拭泪。民生:人生。◎修姱(kuā):美好。羁(jījī):马缰绳及笼头,这里做动词,有约束之意。謇(jiǎn):楚方言,语助词。谇(suì):同“讯”,进言。替:废弃。◎蕙、茝(chǎi):香花香草名。(xiāng)、揽:佩带,系结。申之:加上。◎善:喜欢。

诗人长叹拭泪,哀伤人生道路的艰辛。他不明白:为什么我洁身自好、自我约束,但早上刚进忠言,黄昏就遭废黜?既然因我佩带香花而遭贬斥,索性我再佩带上更多更香的花草。——无奈我生就的天性,一旦认定美善目的,就是为此死上九回,我也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