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是民间疾苦声

再来看看这首《病妇行》,应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家中再有个病人,就更难过活: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古辞,此为二选一。◎丈人:丈夫。◎翩翩:泪流不止貌。◎属(zhǔ)累:嘱托。“莫我”句:不要让我的孩子冻着饿着。◎过:过错。笪(dá)笞:鞭打。折摇:夭折。◎乱:乐章尾声。襦:短衣。◎舍:丢下。◎饵:饼饵,食物。◎不能已:不能停。◎索:寻求。空舍:空屋子。◎行复:马上又要。尔:这样,指冻饿而死。弃置:放弃。勿复道:不要再说。

这一首同样有“故事”。开篇写病危的妇人唤来丈夫,没等开口,已是泪如雨下: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别让他们冻着饿着,犯了错也别狠命打,念他们是苦命的孩子,能不能活下去还不知道呢!

接下来的“乱”,应是尾章合唱部分,陈说病妇死后的情形:可怜的孩子衣不蔽体,短袄的里子也烂掉了。丈夫关门堵窗,留孩子在家里,自己出门想办法。路遇亲友,话未出口,早已哭坐在地。眼泪不干地向亲友讨得几个饼饵钱,可是回到家中,孤儿一个劲儿地哭着要妈妈!面对空空四壁,丈夫彻底崩溃了:早晚是死路一条,算了,一切由它去吧!

这是发生在里巷中的惨剧,民间诗人已是见惯不惊。他们毫不掩饰地抒写着底层百姓的痛苦与绝望,为不幸者一掬同情之泪,唱出人们心中的怨恨与不平!

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就更深重。有一首《十五从军征》,侧面描写出战争的残酷:白发满头的老兵退伍回来了。他十五岁参军当兵,八十岁才还乡。家里还有谁在?但见松柏苍苍、荒坟累累。老屋变成野兔、野鸡的巢穴,院中井边长满野谷、野菜。采了野谷、野菜凑合着做一餐饭吧,饭倒是熟了,可端给谁一块吃呢?——老人出门看着远方,眼泪串串打湿了衣裳!

这个老兵尽管不幸,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至于《战城南》里那个战死的士兵,就要悲惨得多: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古辞。◎郭:外城。乌:乌鸦。◎豪:同“嚎”,嚎叫。◎谅:料想。子:你,指乌鸦。◎激激:急流声。冥冥:深远暗昧貌。◎枭骑:勇猛的骑兵。

从城南打到城北,战争的酷烈可想而知。战死者无人掩埋,只有等着喂乌鸦了。可死者不甘心,说:替我告诉乌鸦,为我这客死他乡的孤魂野鬼嚎丧几声吧,死在野外的人谅也没人埋,你要吃腐肉,还怕跑了不成!——以下是战后沙场的描摹:城壕里的水哗哗地流,水边的蒲苇苍茫一片,骑兵的尸首横七竖八,无主的战马悲鸣不已……

《乐府诗集》中的汉乐府“古辞”不及百首,绝大部分是后人借乐府旧题吟咏的新辞。如以《战城南》为题的,就又有南朝梁的吴均,陈朝的张正见,唐朝的卢照邻、李白、刘驾、僧贯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