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说话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励志人生之智慧经营季)
- 张新国
- 3223字
- 2021-05-27 16:42:45
第一节 高情商的人会说话
一个情商高的人,必然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一个会说话的人知道什么样的话能说,什么样的声音让人听着舒服,什么样的语言讨人欢心;会说话的人,还懂得认真倾听别人的语言,了解他人的心声,知道怎样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会说话的人,知道用恰当的语言,为以后的相遇留下伏笔,为再次相逢留不下一点念想。
说话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努力地去学习、去领悟,只有学会了说话的技巧,成为懂说话的高情商之人,我们的事业才会锦上添花,我们的人生才能顺风顺水。
说话在当今这个社会,无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说话,如何说好听的话,如何说让人喜欢的话,如何让说话成为一门艺术,不同的社会经历都要求我们要有一副好口才。而会说话往往还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说话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注意分寸
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在场的“角色地位”。
举例说,在自己家里,对子女来说你是位父亲,对老人来说你又成了儿子。对于小孩子,你可以这样说:“在用杯子前一定要先看清里面是不是干净,懂吗?”但是,同样这句话,对老人去说显然就不合适了。
说话中要适当考虑措辞
说话不是写文章,不可能字斟句酌地来进行推敲,但也绝不是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交往中,实际上人们在将一句话说出口之前,主观上还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举例说,在进行公务性的谈话中,当需要提醒对方交货不太准点时,使用“脱期”这个词,显然就要比使用“违约”一词来得好。
因为,“脱期”虽然也属违约,但他把问题限制在一个时间的概念里;如果采用“违约”这样的说法,对方就会由此猜测是否你想中止合同,事情就较为严重了。所以,说话中适当考虑措辞也是很重要的。
说话要尽量客观
有些人,在说话的时候有动不动夸大其词的不良习惯,这样,无论听者或是被说到的人,就难免会对他产生一种鄙夷心理,认为这人说话有点不着边际。
比如,明明是一对男女青年在正常的说话,他却把别人说成是在“嘁嘁喳喳没个正经”;明明别人是在争论问题,他又说成是“碰在一起就争争吵吵闹个没完”。像这样信口开河的说话习惯,把握不好,是很有可能会生出事端来的。
说话要具有善意
这里所说的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我们与别人说话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希望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就没有必要特意挑一些过头的、刺耳的话来说。
交谈的目的是沟通
交谈,就是互相交流思想,而不是一方发表演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谈话效果,从而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怎样才能很好地交谈呢?
首先,必须有平等的谈话态度。即使自己对某一问题掌握了权威的材料,或者有精辟的见解,也不能以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话。那样只会给人留下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印象,而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交谈中,要注意给别人说话的机会。现实生活中,有人健谈,口若悬河;有人木讷,期期艾艾。这种差别是存在的。但既然是“交谈”,就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只管自己说得痛快,让别人插不上嘴。
相反,当自己谈了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时,就要有意识地“打住话头”,请对方谈谈有什么想法。这既是为了深入讨论问题,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最后,为了使“交谈”能顺利进行,双方都应该有谈话的热情。不但要听,而且要讲。要坦率陈述自己的看法。不要把自己置于“听众”的位置,更不要一味“嗯嗯嗯”地敷衍,唯唯诺诺。这不仅是缺少能力,也是缺少教养的表现。
参与别人谈话的注意事项
交谈不同于会谈,一般来说,气氛比较轻松,场面比较随便,但即使这样,你如果要参与别人的交谈,必须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定。
首先,要了解别人的谈话主题,只有在对别人没有妨碍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加入交谈,但也必须先和别人打个招呼,而不应贸然插入,更不能一声不响地站在一边旁听。
其次,不能喧宾夺主。要以原来的交谈者为主角,让他们畅所欲言,只有在得到他们示意的情况下,方可谈谈自己的看法。
再者,原交谈者可能是事先约定的,他们的谈话可能是有预定目的的,因此,后来的参与者一般不应随意提出新的话题,更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干扰原来的谈话气氛。
最后,当原交谈者提出新的话题,而与参与者无关时,参与者应适机退出交谈。
打断别人谈话时应注意礼貌
首先,当第三者要找交谈者中的某一人处理急事时,可先向交谈双方打个招呼:“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当他们停止交谈时,即用尽可能简明的语言说明来意,一旦事物处理完毕,立即离开现场。在离开时,应再次表示歉意。
其次,交谈过程中,一方想补充另一方的谈话,或者联想到与谈话有关的情况,想即刻作点说明,这时,可以对谈话者说:“我插一句”,或者“请允许我补充一点”。
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插话不宜太多,以免扰乱对方的思路;但适当有一点,可以活跃谈话气氛。
最后,要注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宜打断对方谈话的。但如交谈的双方关系比较熟悉,或者所谈问题特别重要,也可以先表示一下态度,待对方说完后再作详细阐述。但不管分歧多大,决不能恶语伤人和出言不逊。即使发生了争吵,也不能斥责、讥讽或辱骂对方,最后还要友好地道别。
注意说话语言的逻辑性
在人际交往中,口头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又不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因此缺乏说服和论证力量。
这种词不达意的言语,不但使对方听着吃力,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而且会阻碍交往的进程和深度,连本人也会因此感到烦恼。欲要纠正这个毛病,应努力做到:
首先,要做到多学习,勤实践,讲实效。除了看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书籍外,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也在学习之列。
多看多读能培养语感,加强对语言的自发控制;另外,平时应注重语言实践,多听、多说、多练,这样能够提高语言的敏感度、清晰度,增加语言材料的丰富性,逻辑性,旁征博引,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证力。
其次,要有准备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前,特别是在叙述一件复杂的事,或者阐述某个观点,或者驳斥某种论调前,最好先在脑子里打一遍“草稿”,先思考,后表达,分层次,讲条理,就会使言语的逻辑力量大大提高。而对那些可长可短的话题,要力求短,对可有可无的铺垫活语,则尽量不说。言简意赅,反而能发人深省。
再者,要知道语言的逻辑性,来自缜密的思考。这就需要把握问题的前因后果、重点主次,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并摆事实,讲道理,论后果,使人心悦诚服。
最后,需要你克服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这样才能在谈话时态度沉着,仪表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如此才会使你的语言自然亲切,流利透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观点。
总之,要提高自己口头表达的逻辑性,应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在谈话过程中发现漏洞,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如何应对敏感的话题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常遇到自己不想“公开”或“不能”公开而别人又偏偏愿意打听的事。当你遇到这类敏感的话题时,即使心中不快,也不要显出尴尬或愠怒。而应沉着、冷静、巧妙应变。以下就谈谈几种常用的应变方法。
首先,委婉含蓄地回答。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含蓄往往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当你遇到敏感的话题时,委婉含蓄地回答,既能释疑,又显得得体。
其次,巧妙地转移话题。当你遇到敏感的话题时,如果不想正面回答,可以绕开这个问题而谈与其有关的问题。某公司的董事长,在会议席上,每当被提出难以作答的询问时,他总是先承认“这的确是个难题”,继而说:“但在此之前,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考虑。”
如此借题发挥,暗示新的问题,会让大家遗忘在此之前已被提出的问题。
最后,机智、幽默地解释。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在外交活动中,有时你所掌握的事实属于保密范围,不能披露,正面回答又不能讲实情。这就需要随机应变,巧解疑团。
总之,人际交往中的敏感话题是多种多样的,其应对方法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